货币互换客观推动贸易往来 实现进出口企业双赢

2009-04-03 09:31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肖燕
  在目前金融危机尚不见底,区域贸易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货币互换机制一方面是应对危机的应急机制,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企业稳定贸易需求。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放缓使得全球贸易量出现萎缩。据世界银行估计,今年全球贸易量会减少6%,这是1980年来最大的一次跌幅。我国外贸数据已连续4个月负增长,2月份进出口顺差缩减至48.5亿美元,环比下降87.6%。而汇率的巨幅波动使双边贸易的风险被放大。以美元为例,不久前美联储宣布购买美国国债的消息发布后,美元汇率迅速走低。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后,汇率波动也进一步加大。2008年4月,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在1:11左右,现在1欧元只能兑换9元人民币,不到一年贬值约20%。

    与我国有重要贸易往来的俄罗斯的官方货币卢布,从去年10月份至今,与人民币的比值也已贬了约60%。汇率波幅不断加大也使得不少企业外贸风险迅速加大,贸易环境不断恶化。数据显示,在当前国际市场急剧动荡、汇率频繁波动的情况下,进出口企业有可能面对的汇率损失最高可到4%至5%。

    而货币互换能够有效规避汇率风险,促进贸易往来。举例来说,我国与韩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后,韩国中央银行可根据需要将得到的人民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韩国企业从我国进口商品时,就不必再使用美元作为交易的中介货币,而是可以直接从本国金融机构借入人民币进行结算。我国出口企业则可收到人民币计值的货款,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费用。

    专家表示,在美元和欧元汇率剧烈波动中,我国企业和贸易伙伴国企业普遍希望使用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从而规避使用美元和欧元结算的汇率风险。因此,推行人民币结算能够使进出口企业实现双赢。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也表示,金融危机令亚洲各国出口大幅缩水,中国央行此时与一些贸易往来紧密的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可以让这些国家用人民币购买中国产品,消减美元汇价波动的风险,刺激区域内双边贸易的复苏。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