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金牛基金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颁奖典礼。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着转型所带来的阵痛。在此形势下,迫切需要合理、适度的金融改革与创新。3月21日,由中国证券报主办、经济参考报协办的“2009年金牛基金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会上,政府高层官员及重量级专家学者表示,为场外市场和投资基金等创新行为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优化资本市场的配置资源功能,将对我国经济复苏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陈昌智:金融改革不可因噎废食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判断认为,“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将是本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更大困难的充分准备。但我们也要看到,这场金融危机在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机遇。
陈昌智指出,我国金融系统是健康的,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保障的作用,与美国过度金融创新不同,我国是金融创新不足。因此,要积极看待合理、适度的金融创新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不能因为美国的金融系统出了问题,就否定金融创新。当前我们应当继续坚持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创新,包括适时推出融资融券、创业板和股指期货,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当然,我们也要从美国金融危机中深刻地吸取教训,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处理好创新与风险控制的关系。
他说,作为机构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对于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发挥着积极作用。基金管理公司应该充分发挥专业理财的优势,为广大老百姓增加更加多的财产性收入,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吴晓灵:要为投资基金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目前我国经济面临世界经济架构调整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带来的压力。“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高低,将影响到我国经济复苏的进程。目前应当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改革和创新。”
吴晓灵说,“在全球去杠杆化的过程中,我国经济转型要更多地依靠资本市场。”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让每一个依法成立的股份制企业有股份流通的合法场所,有扩大融资的合法场所。让每一个合格投资人有寻求合法投资对象的场所,这是当前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促进企业生产方式调整的迫切需要。
她表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今天,更需要有场外资本市场,即柜台市场的发展。场外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培育企业成长的市场,没有多层次资本市场就没有新企业的产生、成长的制度环境,优质的上市资源其实应该靠场外市场大量培育。总结这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各国均提出了对向特定对象募集的股权投资基金和对冲基金的监管问题。我国法律仅对公募的证券投资基金有法律规范,对其他形式的投资基金缺少集中的规范。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对股权投资基金办法的制定。
周道炯:基金业发展成为制度变革的重要推手
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周道炯在会上表示,“基金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我国基金业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初,历经十余年发展,目前全国基金公司已达到59家,发行基金470只。
作为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在发现上市公司价值、促进市场制度创新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基金积极参与股票的估值和询价,促进了市场定价功能的形成和完善;基金通过专业化的投资管理,推动了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普及,提升了股票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基金广泛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市场行为,推动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提升。
周道炯说,为了提高我国基金业的竞争力,实现持续规范发展的目标,今后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基金业要始终把保护基金持有人合法权益作为行业的目标和宗旨。过去十多年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把基金持有人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持有人利益与行业自身的关系,是基金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各类市场主体以及监管机构,只有始终坚持以保护持有人合法权益为核心,才能保障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其次,基金业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基本路径。我国基金业要充分发挥新兴市场经济的后发优势,借鉴国际金融市场的成功经验,努力探索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做法。通过创新促进行业更充分地竞争,通过创新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创新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另外,无论是整个中国基金业还是基金公司自身,都应该从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吸取深刻教训,避免重蹈美国金融市场覆辙。基金公司要全面梳理自身可能潜在的风险,严格健全风险控制体系,以稳健的经营理念、健全的制度和高素质的人才,来全面管理和防范风险,从而为持有人持续不断地创造回报。(张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