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近来“大步跨越”。央行出台政策允许相关境外机构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试点,上海计划开展资本项目下人民币结算项目计划,香港将推出人民币期货产品……一系列举措显示,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渐次清晰,正从加快贸易进程开放逐渐向资本项目和金融进程开放迈进。
一般来说,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率先从贸易结算起步。一种货币要实现国际化,必然与对外贸易有直接关联,只有首先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才能产生金融投资乃至于储备的需求。而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推进,人民币的结算渠道、回流机制、投资和兑换等资本项目开放和金融市场建设等多方面问题就凸现出来。
因此,近年来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已经做出了许多有益尝试,尤其在促进对外开放和跨境贸易结算等方面的开放力度不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43个资本交易项目中,我国已有12个项目完全可兑换,有16个项目部分开放。不过,最核心的借用外债、跨境证券投资、中资机构对外贷款和直接投资等项下,仍然实行资本账户管制。
应该看到,除去贸易方面的因素,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加速走向资本开放阶段也有其必然性。首先是2.4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带来巨大投资压力,过于庞大的规模决定了可容纳其投资的场所很少。只有资本项目可兑换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其次是我国目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程度的必然结果。对于人民币,很多国家不仅希望其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而且已经产生金融投资乃至储备的需求。
外汇管理部门近期表示,将有重点有选择地推动资本项目改革,这实际意味着改革将提速。对此,中国证券报认为,未来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开放可能遵循先易后难、先企业后个人、先低风险再高风险、先实体经济后虚拟经济的原则,未来举措可能集中于以下几个方向:
首先,以便利跨境投资为导向的资本项目开放有望加速推进。从对外直接投资看,未来业务管理模式可能会从目前的“事项审批”为主的模式转向以“名单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给予企业更大的权限。
其次,境内外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存贷款管制有望放松。未来有望进行人民币国际贷款试点,逐步放松对非居民人民币贷款的管制,为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奠定基础。
再次,国内金融市场将逐步向非居民开放。随着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使用量的扩大,非居民投资人民币境内金融市场的需求会迅速扩大,亟需拓展人民币投资途径。
其实,近期央行允许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试点以及将要推出的国际板,就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种尝试。而从长期看,人民币结算意味着持有人民币的外汇结算风险上升,必需有避险工具对冲风险。因此,发展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并允许非居民开展投资是必然选择。
应该说,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益处不少。最主要的一点是有利于企业和居民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产多样化,缓解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同时,还可以降低外汇管制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也有利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当然,不是只有人民币实现完全的自由兑换,人民币才能推进国际化。货币自由兑换、金融市场开放都是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按照国际相关标准,只要进行管制的项目不超过5个就可以算为资本项目自由可兑换。
中国证券报认为,在资本自由兑换后,由于跨境资本大进大出的频率更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放大我国经济波动,并增加利率和汇率波动,甚至存在出现汇率逆转的风险。因此,在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步伐不能迈得太快,而是需要在推动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强化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加强金融监管和应急反应能力等配套措施建设,以防范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出现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