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2日电 从去年以来中国金融创新实际步伐有所加快,推出股指期货及融资融券业务上周五获国务院批准。香港《文汇报》刊出资深财经评论员肖林的文章指出,这说明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已涉“深水区”,市场操作更为复杂,金融创新从制度层面做好“防火墙”也更为迫切。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2009年底有一组数据被不少财经媒体引用,这组数据对比了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几个国家近十年股市涨幅,中国不幸排在了最后。如果换个角度看这个不太好看的数字,应该理解为中国在现今的经济总量下继续发展资本市场,拓展空间不小。如果要解释中国股市涨幅排行老末的原因,笔者以为发展时间短为第一,而后则是对金融创新的审慎态度。股指期货从设计到推出用了五年时间,券商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同样一波三折。而股指期货是金融衍生产品,其利弊的双刃效果有目共睹。
不过要看到,尽管如此,从去年以来中国金融创新实际步伐有所加快,从开设创业板到今天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获批,也不过短短半年时间。
中国股市从无到有,任何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和改革。就目前的情形,中国的资本市场依然没有退去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此次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仍然有很强的探路性质,证监会网站登载的获批消息中明确提出,融资融券坚持以试为先,股指期货将继续准备数月后再推出,足见其谨慎前行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对新的改革和创新寄予厚望:“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是加强我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不断丰富证券交易方式、完善市场功能、继续夯实市场稳定运行的内在基础、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此两项创新产品推出,被外媒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并不为过,持续了20年的单边市场毕竟很快要成为历史。
中国股市长期靠单边市场现货交易,致使大起大落已成常态,由于品种单一,靠市场自身内在动因调节很难,往往只靠外部资金面调整波幅,继续下去不仅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股指期货将市场由单边变成双边,做多做空轮动,投资者选择盈利的模式更多,机会也更多。股指期货特有的价格发现功能,对冲市场风险功能,还能够起到平衡市场波动的作用,可以说此次股指期货即将推出也顺应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融资融券也为投资者实际操作提供了更多机会,何况中国券商要做强,也需要借市场内在动因扩张兼并。
可见求变是硬道理,怎么变是方法,什么时间变靠时机。笔者以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国情国力以及国民心态,人们对于证券市场的熟悉程度以及接受程度都有关联。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央行2009年对储户的多次调查都表明,人们投资资本市场意愿很强。加之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市场的弱点,对于后起者防范风险提供了良好的参照系数。
业内不少人认为金融危机是投资者最好的教材,中国金融衍生品为数不多,投资人很难身临其境体会其衍生品平衡风险的作用,也难以感受到衍生品的风险,美国金融危机的确起到了生动的观摩效果。中国财经媒体对于危机爆发全过程的报道,从新闻到评论数量品种之多大大普及了风险知识。去年中国证券市场波幅不小,波动频繁中,仍有60%多的股民赚钱,这与投资人越来越熟悉市场操作、自我防范风险能力的提高不无关系。
两大金融创新品相继推出,说明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已涉“深水区”,市场操作更为复杂。笔者以为投资者教育固然重要,金融创新从制度层面做好“防火墙”也更为迫切。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操纵,利用做空机制扰乱市场,包括融资融券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都不可不防。因此,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机制缺一不可。证监会上周五的公告内容显示,准备工作已就绪,人们尽可理解为风险防范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也在其内。不过实践出真知,中国证券市场涉深水试验是不是能避免“呛水”,人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