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贷款过度集中的走势体现在四方面:一是投放时间、投放量过度集中。今年的信贷增长集中在一季度,1月份是创纪录的1.62万亿元、2月继续突破万亿达1.07万亿元,3月份竟然破1月份的纪录达1.89万亿元。如此,一季度的人民币贷款新增为史无前例。二是贷款投向过度集中在大客户。数据显示,目前全国19家主要银行中,50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约60%。按市场通行标准看,此高比例意味着银行业贷款进入集中度过高的风险区。三是单一客户贷款过度集中。监管部门规定,各银行对单一客户的贷款不能超出银行资本金余额10%,但目前有的银行已超过这一监管红线。即便对集团企业贷款也不能超过资本金余额的15%,但有的银行竟达17%。贷款“垒大户”警钟再次敲响。四是多家银行集中授信同一大客户。为争抢同一大客户,多家银行给予授信,导致重复授信、多头授信、交叉授信,因而埋下风险隐患。某大型企业最多时竟有60多家银行为其贷款,就是典例。
值得警觉的是,在新增贷款如此走强的态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难并没有缓解。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新增贷款过度集中在大型集团企业,主要投向“铁、公、基”等有政府或国企背景支持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能源电力等,中长期贷款远远高于短期贷款,“贷大、贷垄断”现象突出,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
信贷投放过度集中,犹如“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旦经济金融条件变化或客户经营异动,过于集中的银行信贷,容易形成风险的集聚点。同时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资金使用效率。因为贷款过度集中,资金有可能通过企业集团间接或直接流入资本市场或房地产市场等高风险领域,而急需资金的领域如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却融资难。这样很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传统产能仍然在高速释放,过剩产品对市场价格构成下压型冲击,CPI持续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形成通货紧缩;如果产能无法为市场吸收,必将危及放贷银行的资产质量,造成不良贷款反弹。
当前信贷营运有两大情况必须高度重视: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还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加深;二是央行在公开市场运用短期回笼工具大规模平滑移动到期资金,以及债券集中到期兑付,二季度整个市场的资金比流动性宽松的一季度还将大幅增加。一季度投放的过度集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过高等因素,势必加倍风控,这不仅是商业银行当务之急也是长远的艰巨任务。
针对银行放贷过度集中的现实,商业银行要立即开展全面风险排查、随时风险预警、强化风险定价等,同时还必须积极采取刚性控制的手段加倍风控,有效遏制银行放贷过度集中在二季度继续蔓延。我认为可采取设置银团贷款年增长目标和中小企业贷款年增长率方式进行。
众所周知,银团贷款是由多家银行或金融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协议,向同一大型企业或同一大型项目提供巨额融资的贷款方式。这是一种多边贷款,相对于银行与客户的双边贷款,不仅有利于降低信贷的集中度,还可以避免多头授信引发的信用风险,是国际上通用的分散贷款集中度风险的有效手段。发达国家银团贷款占比约为贷款余额的20%,但我国到去年底银团贷款余额占比仅为5.1%。今明两年4万亿的投资力度,有许多特大型项目不是单家银行所能承受,因而大力发展银团贷款正当其时。建议银监部门通过设置银团贷款年增长目标,既推动国内银团贷款业务的发展,使之成为大额信贷的主要方式,以适应保增长下的融资需求,又可以化解贷款过度集中风险。这是因为银团内的各家银行在评审客户风险、利率、期限时信息共享、互相协调、多边审查、多边监控,能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识别并分散贷款风险,规避银行间的不正当竞争等。
还有一种刚性控制手段,就是规定各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增长率不得低于其他贷款项目增长率,以避免过多信贷资金流入大企业,造成信贷资金风险集中。农行总行早就下达了今年中小企业贷款增长率的指标,3月10日又宣布重组设立小企业金融部,并且计划投放中小企业贷款1000亿元,以加大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这样在刚性指标上就较好解决了信贷过度集中的问题。当然近期来,有些银行设立了专为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特色支行”或“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及“信贷工厂”等专业化运行模式,简化业务流程,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也不失为有益的尝试。(吕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