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上旬开始,一季度的经济金融运行数据就将开始陆续公布了。在密切关注一季度经济运行细微变化的同时,人们也在密切关注货币政策是否会进一步宽松,以刺激已经出现复苏信号的国民经济。在央行2008年12月23日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国内的货币政策一直保持稳定,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不过,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国内关于减息的话题又浮出水面。近来,国内一些机构或专家纷纷建议再次下调人民币利率。建银国际日前发布的报告称,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5%,经济已触底。报告还预计,通货紧缩形势使得央行上半年有减息空间,因此,今年上半年有可能减息81基点,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至少100个基点。
众所周知,2008年金融海啸重挫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时,我国在去年下半年,3个多月时间连续减息多达5次,以抵御金融危机可能带给我国经济的冲击。经过这5次减息,我国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经降至2.25%。如果按建银国际报告所称,央行今年再减81个基点,那么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就只有1.44%。
现在,国内有一种说法,似乎只有减息才能保增长、保投资、保出口。在他们看来,我国现在应该减息,一方面减轻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减轻消费者的负担,尤其通缩环境下要减轻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其实,这些呼吁,并非无风起浪。目前,由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已导致许多国家央行纷纷下调利率。各国的利率都已接近或是连续刷新历史最低纪录,这也标志着全球降息进入了新的阶段,许多西方国家已迈入零利率时代。
客观上,一些西方大国大幅度减息对我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也迫使央行跟进。不过,如果央行现在再将利率下调81个基点,人民币离零利率就更加接近。但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央行不一定将减息作为调控经济的唯一手段。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即使减息只是暂时的,而且幅度将会偏小,更不具有进入零利率时代的含义。
必须看到,减息并不是灵丹妙药,却如一把“双刃剑”,因为降息在拯救一国经济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小的伤害。例如自2008年10月以来,英国央行已累计降息4个百分点,现在,英镑的利率已减至1%。然而,减息并没有对拯救英国经济起到多少作用,现已被证实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持续衰退。一些机构认为,英国可能是本轮全球经济滑坡中最严重的一个国家之一。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我国与欧美、日本等西方国家国情不同,没有必要走同样的道路。政府应通过有效的刺激国内需求和产业结构转型,来避免承担由目前这场国际“货币战争”(减息竞争)所埋下的通胀、甚至是滞胀的风险。如果我们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政策不到位,那么,减息这种止痛做法就会让我们慢慢陷入欧美等西方国家所营造的零利率时代,最终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此外,央行副行长易纲在3月中旬曾表示,在利率调整方面,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减息对居民、企业、银行和政府的影响,尤其要以老百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老百姓更看重存款,对此要引起重视。易纲的判断是有道理的。当前,我国居民储蓄居高不下,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增无减,但居民的储蓄观念尚未改变,尤其是低收入人群,银行存款仍是其主要理财方式。在现在的形势下,他们不太可能动用银行存款来进行消费。
从这一点分析,人民币利率已没有下调的空间。实行零利率或准零利率政策对我国来说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减息并不能根本解决目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纵然近期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困难,但我国经济就整体而言仍然具有强劲的增势。进一步说,我国在先后进行5次降息后,刺激市场的作用已逐渐显现,目前央行已没有必要再降息。 (邱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