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首先得中国经济实力和对外贸易世界第一
2009-03-10 15:25 来源:中国网 编辑:肖燕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声音不绝于耳。去年以来,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这种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激烈了,甚至有人提出人民币不久将会替代美元成为国际结算和储藏货币。面对这种“忽悠”,有人沾沾自喜、忘乎所以;有人以笑而过,冷静、客观处之。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两会”召开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长期来看,预计人民币在世界货币格局中应该是一个上升的货币,同时,不需要刻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3月9日《中国证券报》)。
“不需要刻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说的好,说到了点子上。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不是主观意志能够决定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的英镑是国际货币,战后,美元取代了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英镑退出历史舞台,背后都是经济实力角力的结果。二战以前,英国经济总量长期处于世界第一位,进出口总量最大,世界贸易基本上集中在英国,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与英国做生意。在结算过程中,使用英镑结算最为方便,为给结算做准备,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英镑,英镑自然而然就成为国际货币。19世纪末期开始,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到20世纪初期,经济总量、世界贸易总量都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量国家由以前与英国做生意,转变为与美国发展贸易,再使用英镑就感觉明显不方便,美元取代英镑作为国际货币已经呼之欲出了。二战爆发后,促进了这个过程的转变,二战结束后,使这个本来就应该名正言顺成为国际货币的美元法定下来了。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经济总量和世界贸易量都要占据世界第一位,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在与其发生贸易,不得不使用这个国家的货币,不得不储藏这个国家货币,以备国际结算之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贸易得到了很大发展,在世界排名急剧上升。30年来,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8%上升为6%;进出口贸易量由1978年的第29位跃升到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经济总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量分别排名世界第四位和第三位。经济总量仅相当于美国的23.7%,进出口贸易总量与美国相比较差距仍然很大。同时,中国的金融业无论开放程度还是对世界经济的掌控能力都远不如美国,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融合程度,对世界的渗透和掌控能力都与美国还有距离。世界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美国仍然是不可动摇的第一大国。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美元的国际地位仍然很难撼动。连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第二、第三的日本和德国都不敢谋求本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中国过分在此强求只能是白费唾沫,毫无意义。
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虽然风景这边独好,但绝不是没有一点问题和隐患。经济下滑的压力仍然很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进出口贸易仍不见好转。中国只有按照既定方针,抓好各种应对措施的落实,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把经济实力和对外贸易发展到世界第一强国,到那时,人民币不想成为国际货币都不难,何必现在揠苗助长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