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设“和谐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海宣言》的主要内容,来源于对上海世博会各参展方的意见和建议,来源于对世博会场馆理念演绎和文艺演出的深入研究,以及对上海世博会公众论坛、主题论坛的思想成果总结。事实上,早在世博会开幕之前,工作小组就对全球申报的100多个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进行系统梳理,从中找出面对城市化考验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
参与宣言起草工作的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说,宣言起草过程中,各参展方的价值观高度认同,认为以往的发展模式必须转变,人的发展应该得到更多尊重。这一高度认同,也是上海世博会成功的关键因素。此外,在本届世博会上尽管各个展馆外形各异,展示内容和手段千差万别,但其中都蕴含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个人自身的和谐理念。
在此基础上,《上海宣言》提出“和谐城市”的理念,并为其作出定义:“和谐城市,应该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合理有序、自我更新、充满活力的城市生命体;和谐城市,应该是生态环境友好、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的城市综合体。”和谐城市是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有效途径。
吴建中介绍说,宣言中的“和谐城市”由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与环境三个支柱共同承载,这三个支柱涵盖了上海世博会6个主题论坛所探讨的内容,通过宣言中的7大倡议表现出来:创造面向未来的生态文明,追求包容协调的增长方式,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建设智能便捷的信息社会,培育开放共享的多元文化,构筑亲睦友善的宜居社区,促进均衡协调的城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