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寻找“城市时代”的准确定位
知名学者杜维明说,过去的世博会往往是先进国家向世界展现综合国力的机缘,但近年来世博会不仅突出民族风格,更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上海世博会以都市和生活为主题,这个既宏观又现实的构思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上海世博会波兰馆的展馆内记录着这样一首小诗:“我们走出阴暗的黑夜,跨出油灯摇曳的茅草房,坐上破旧不堪的火车,奔向梦幻中灯光闪烁的大都市。”
可是在经历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之后,诗中所描述的对城市生活的无限向往,如今已不那么坚定。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今天全球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但城市化在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日益严重的经济、社会、生态问题,如何客观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关系着《上海宣言》起草的逻辑起点。
6场主题论坛、上百个世博场馆、2万多场文艺演出,为人类更好地认识自我和城市,提供了最为丰富的基础。在此过程中,《上海宣言》的起草者们对“城市时代”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而准确:
——城市是全球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但作为人类生活的主要空间载体,它也是全球性问题的主要受害者,由于人口增加、城市化和工业发展,许多国家的大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水源、垃圾、交通和噪声污染等问题。
——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的加速创新发展,一方面在城市化过程中通过渗透应用产生了广泛影响;另一方面却也在客观上扩大了区域和人群间的“数字鸿沟”,如何在信息爆炸时代维护人类居住环境的和谐并促进城市科学发展,成为新的课题。
——城市是人的创造,城市更新必须以文化传承为起点和归宿,然而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文物破坏、文脉断裂、特色失落、风格趋同等现象,使得解决这一问题显得格外迫切。
——城市发展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互为依托。科技使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但这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城市居民渴望获得更大的空间、更好的住房条件,给城市环境带来更多压力。
集上千位专家智慧,对于当前人类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历史转折点上,《上海宣言》作出如下论述:今天,50%以上的人已经居住在城市,我们的星球进入了城市时代。城市化和工业化在带给人类丰富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也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城市贫困、文化冲突,正在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这些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