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西那间十几平方米简陋的小屋里,他住了六年;在村东那块冰冷的墓地里,他却要“住”到永远!他把自己年仅45岁的生命献给了这块他挚爱的土地!
他,就是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
百姓的心是一杆秤,能称出一个干部的分量;百姓的心也是一枚温度计,能测出一个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情怀。31年前,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6年来,小岗村人又先后按下了三次红手印,却是为了他们打心眼里热爱的领头人———沈浩,更是为了实现他们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富裕家园的宏愿!
那一车水泥不仅凝固了路面,也凝固了人心:这人“管”,实干
2004年2月9日,沈浩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了小岗村。“这个省城来的年轻人,能改变咱小岗村的面貌吗?”这是小岗村人的疑问。自从实行大包干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小岗村是“一夜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跨过富裕坎”。在沈浩到任之前的十年间,曾有五六名县乡干部先后到小岗村挂职任书记,却并没有让小岗村人满意。 村民们说:“外来的人能脚踏实地地工作吗?”“上面派下来的书记两三年就走了,任期几年的规划得不到实施就换了,能干什么?”小岗村人热切地期盼着,能有一个好带头人,带领他们把“中国改革第一村”建设得名符其实!
沈浩来了!
沈浩先把全村108户人家跑了两遍,和他们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所思所想。小岗村人发现,沈浩是一个透明的人,与男女老少都能打成一片。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华告诉记者,沈浩到任第三天,就来他家谈村子的发展,他非常感动。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说:沈浩有个经验,面对面做工作不如肩并肩做工作。沈浩坚定地在日记中写道:“我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权为小岗所用,情为小岗所系,利为小岗所得,在这三年时间里,小岗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小岗人也一定会富裕起来。”
和其他许多落后村一样,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也困扰着小岗村。村中友谊大道东边有一段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群众抱怨颇多。沈浩决心从修路开始。他从省里有关部门争取到了五十万元修路资金。可是路怎么修?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合计,沈浩决定“肥水不流外人田,咱自个儿干吧!”于是,请了技术人员,租用了必要的机械设备,他和村民们上阵了。三个多月里,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扛水泥、拌砂浆。一天傍晚,已经收工了,可突然又开来了一车搅拌好的水泥,怎么办?如果不及时卸下,水泥就会凝固,就会浪费了集体财产!“用手捧!”关键时刻,沈浩挽起了袖子,带头用手捧起了水泥。在场的村民看到他这样,一个个都跟了上来。一车水泥硬是让村民们用双手“捧”到位了。这一车水泥,不仅凝固了路面,也凝固了小岗人的心:这人“管”,实干!大包干带头人、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说:就他这一下子,让乡亲们感觉到他能把村里的发展做好!
路修好了,村民们得到了六万多元的收入,修路资金还节约了一半。接着, 沈浩用这节约的20多万元,修葺了小岗村门楼,修复了多年不能用的自来水和广播电视设施,粉刷了友谊大道两旁的围墙,整修了党员活动室,修建了村小学操场。小岗村人自此对沈浩刮目相看。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说:我们敬佩他的,是他能住在小岗,能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