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与“小岗”的抉择

时间:2010-01-07 15:48   来源:中国人事报

  他在省城有宽敞舒适的住房,却选择了小岗那间十几平米的陋室;他有温馨幸福的小家,却选择了小岗那个偏穷乱散的大家;他有年过九旬的老母待他尽孝颐养,却选择了小岗那些亟需帮助的孤寡老疾;他有充分的理由和机会离开回城,却选择了留在小岗再干下去……是什么样的情怀,让他做出了这样的抉择?

  在尽孝与尽忠之间,他选择了尽忠

  “乖乖,去了要把老百姓搞好,要听党的话!”

  “老天把我收上去,用我的命把这孩子换回来可好!”

  沈浩是个孝子,他的手机屏幕上,每天挂着母亲的照片。父亲去世早,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把兄弟姐妹拉扯大,供沈浩念书。“每个星期回家,母亲都早早准备好美味的饭菜。至于家中的难事,从不向儿提半字,恐怕影响了儿子的学习……将来立业之日,要给母亲物质和精神的幸福,让老人真正有个快乐幸福的晚年。”1982年读高中的沈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到小岗村任职后,一两个月都难回家一趟,妻子每天工作繁忙,沈浩只得把90多岁体弱多病的母亲,送回萧县老家,托付给哥哥沈明儒照顾。2004年5月1日,哥哥到合肥接母亲。临上车的时候,沈浩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老娘,儿子听从组织安排,到小岗工作了,不能回来好好照顾您,等我任职期满再来孝敬您。”说完,给老娘磕了一个响头。抬起头时,已是一脸泪水。老娘依依不舍地抚摸着沈浩的头:“乖乖,去了要把老百姓搞好,要听党的话!”

  沈浩把对老娘的一片孝心,带给了小岗村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大包干”带头人关友章的遗孀毛凤英老大娘病得较重,沈浩得知,把她送到医院,找到院长亲口交代:“老人家不容易,你尽管给她治疗,账我来结。”

  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世,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孩子整天哇哇乱哭。沈浩知道后,从自己口袋里掏出1000块,给他们家送了过去。

  50多岁的关友林全家6口人,有4个智障。沈浩在走访时,发现关友林的儿子衣裳单薄,哆哆嗦嗦,立刻把身上的棉衣脱下来给他套上。折身回去,又把自己的被子抱来给他。

  2006年,65岁的五保户韩庆江哮喘病突然发作,沈浩及时把他送去医院抢救,老韩在医院住了38天,沈浩用身上所有的钱帮他交了住院费。病治好后,又安排他在小岗钢构厂当门卫,一个月能挣500多元。老韩逢人就感叹:“我能有今天,多亏了沈书记!”

  86岁的邱世兰大娘的拐杖“劈”掉了,一不小心就会摔着,沈浩看到了,记在了心头。到合肥出差时,特意买了根新的拐杖,送给了老人。“亲生的儿子心也没这么细呀!”

  两个春节没回家过年了。2007年底,沈浩因公去了趟合肥,才知道老母亲生病住院一个多星期了。来到病床前,沈浩拉着老娘枯瘦的双手,心中愧疚不已。母亲望着沈浩黑瘦的脸庞,心疼地念叨:“乖乖黑了,乖乖瘦了。”

  大年三十,沈浩早早准备赶回合肥和家人团圆,邱世兰大娘堵在了门前。老太太拉着沈浩的手,非要请他吃年饭。“我可是第一次请村干部吃饭,不吃就是瞧不起我!”沈浩不能辜负大娘的心意,陪她一起吃年饭,直到晚上9点才赶回合肥。

  听到沈浩去世的消息,邱世兰老人抹着眼泪,攥着手中的拐杖泣不成声:“我老了没用了,老天把我收上去,用我的命把这孩子换回来可好!”

编辑:焦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