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纽约时报:中国需调整发展模式以期成功

时间:2009-09-03 16:03   来源:中国网

  美国《纽约时报》2009年8月31日文章:中国需调整发展模式以期成功 记者:阿兰?维特利(ALAN WHEATLEY)

  北京担心全球经济衰退会令失业上升。但就业不足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自身的发展模式。

  大量工人埋头于缝纫机和工作台前,为全世界制造T恤衫和玩具,这种传统形象让人觉得,这个劳动密集型经济为主的国家似乎有着取之不尽的劳动力供给。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正在以日益增长的速度消耗资金,因此限制了工作岗位的增长,减少了整体经济中劳动力的比例,从而抑制了家庭消费——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宏观失调因素之一。

  世行北京代表处的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称,“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资本密集型,并没有带来其他增长方式应创造出的城市就业岗位。”

  世行测算,中国的总股本占GDP的比例从2000年的248%增长到2008年的295%,证明了中国近十年的两位数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本支出。

  与此同时,中国的家庭并未从国企的丰厚利润中得益。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总额从十年前的52.8%下降到2007年的39.7%。

  由于收入增长缓慢,也就不难理解,中国家庭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小于其他国家,去年这一数据仅为35.3%。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城市年就业增长率自2000年开始平均值为3.8%,但高路易称,在同样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国创造出的就业机会少于日本和韩国。

  “中国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观点依然成立,政府应该尝试去改变,”他说,“经济危机已经加强了创造就业的动机。”

  当然,高产量和相对较低的就业人数表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这也是提高生活标准的根本方法。

  “但是,就业增长速度较慢很显然也是中国政府关注的问题,这对于经济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康奈尔大学教授艾斯瓦?普拉萨(Eswar Prasad)称。

  据估计,去年冬天,由于国外对中国商品需求的突然下降,再加上房地产市场的突然降温,导致建筑和出口行业中大约2300万农民工因此失业。

  政府官员也认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去年,一个政府机构估计中国的失业率为9.4%,比六月份城镇登记失业率4.3%高出一倍以上。上个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称,就业需求和供给的差异会在2008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那么,中国应该做什么呢?

  第一,停止扶持资金需求量巨大的重工业。国有银行的低息贷款,估值偏低的汇率和廉价的生产要素如土地和能源都令这一行业得益。随着经济发展成熟,制造业的相对重要性也在降低,但在中国,重工业的份额从1978年改革开始时的47.9%上升到2007年的48.6%。

  第二,北京应当复制在工业领域的改革道路,让民营和外资企业与国企在银行、交通、电信、物流等领域同场竞技。

  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已经上升,从1978年的23.9%上升到2007年的40.1%,但对于像中国这个发展阶段的国家,这一数字应该是55%左右,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经济学家冯幽兰(Yolanda Fernandez-Lommen)说。在美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80%。

  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称,如果中国在人力资本和技术方面投资,提高生产力,2025年之前,向服务业的转型会创造超过一亿个工作岗位。

  “服务业需要填补偏重工业的发展模式留下的就业鸿沟,同时增加收入,”最近的一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报告称。

  重塑中国的发展模式并创造更多就业在纸面上很容易。但操作起来却殊非易事。这意味着结束对国有工业企业的大量补助,并使其拿出一部分利润作为分红。并调整服务行业内国企的垄断地位。

  位于香港的巴克莱资本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彭文生称,“这很难处理,因为有很多国有部门对政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编译:朱颖)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