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每日电讯报》2009年8月28日文章:中国重新发现中东(作者:贝哲民/Ben Simpfendorfer,《新丝绸之路》的作者,分析中国企业如何瞄准中东市场并且准备在阿拉伯、阿尔及利亚和也门开拓新市场)
经济危机改变了全球的景观。但是今年年初发生的一件事并没有引起很多人关注: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中东国家最大的石油出口对象。出口金额从10年前的40亿美元上涨到600亿美元。
中国的制造商正将焦点放在中东的买家,因为欧洲与美国的客户都纷纷减少开支。
袁春(音译)的例子可以说明这种变化。他在迪拜的零售购物商场中开了一家店。他以前主要将蓝色瓷器销售给欧洲的客户。但是他最近主要经营红色的产品。因为他欧洲客户市场已经濒临干涸了,而他的阿拉伯和非洲客户仍旧具有购买力,但是他们喜欢鲜艳明亮的色彩。
不仅仅是中国的商人需要承受这样的改变。距离上海很近的中国城市义乌就是一个模拟阿拉伯集市城。在主要街道上有十二家阿拉伯餐厅,平均每年接待20万个阿拉伯游客。这是青睐于低消费的、寻找回家感觉的阿拉伯游客们所渴望的地方。
虽然2001年后,阿拉伯游客人数才开始大幅度攀升。因为正是这个时候,安全问题使阿拉伯国家的国民很难到欧洲和美国旅游。也正是这个时候,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阿拉伯国家的出口额上涨。之后,石油价格就达到历史最高点,使阿拉伯的经济一路高升。
以创业精神闻名中国浙江省的商人是来到迪拜和其他中东国家的首都城市寻找商机的先驱。而中东方面,也门的哈得拉毛特地区的大批商人第一批来到义乌。而且,在阿拉伯半岛南端的哈德迷思人(Hadramis)在亚洲海域航海经商的历史已经有几个世纪了。
中国与中东的关系不断升级,已经不仅仅是贸易往来了。中国的建筑公司在阿尔及尔和萨那建设阿尔及利亚和也门的办事处,当然还建设了机场、公路、和公寓楼等设施。他们甚至建造了沙特阿拉伯圣城麦加的轻轨系统。这些公司建造工程迅速,给发展中国家价格也合理。
十年前,中国崛起的故事通常伴有欧洲与美国的参与。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了。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与中东以及其他世界上新兴的国家的贸易关系蓬勃发展。然而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忽略了。
当然这种关系仍旧存在问题存在。中国出口贸易的激增造成叙利亚阿勒颇市许多工厂倒闭。比如说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纺织品中心就倒闭了。在过去十年里巴勒斯坦希伯伦市的纺织工的人口数已从15,000降至5000人。
对于那些60%人口未满30周岁的地区来说工厂倒闭是一个大问题。在迪拜和科威特可能没有大量的青年人口等待就业,但是在开罗和大马士革却有很多待业的青年。所以进口额的速度不可能在不受保护主义的影响的情况下持续稳定不变。
所以如果中国的决策者不能在本国与其他新兴国家的商业利益保持平衡的话,盼望着中国崛起的拉拉队们就要失望了。
尽管如此,中国与中东国家举行会谈,在考虑过石油对中国的重要性之后,认识到双方数以万计的公司企业的重要角色。就是这些公司企业——而并非政治领导——决定双方的未来的关系。
人们渴望去为自己打造新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的事。但他们一度寄希望于美国和欧洲,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目标放在了自己的邻国之上。他们的决定证明了什么是全球经济再次平衡,和“丝绸之路”经济的逐步上升。
贝哲民,《中国经济学家》主编,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新丝绸之路:一个崛起的阿拉伯世界正在远离西方并重新发现中国》的作者。(葛文婷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