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外媒:中国发展势头良好 成为全球经济新牵引机

时间:2009-08-31 15:58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28日讯 在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在国际社会所起的作用一直是境外媒体热议的内容。国外部分媒体认为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保持了发展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新的牵引机。

  新兴工业国家复原能力令人叹服

  德国《商报》8月21日发表作者延斯?明希拉特题为《新的牵引机》的文章称:当去年夏天金融危机达到顶峰时,人们都认为,和每次全球危机一样,大型新兴工业国家受到的影响将比发达国家更严重。当今年初经济渡过危机最艰难时期并看到最初的希望时,人们都认为,要从衰退中复苏,出口型的新兴工业国家要比发达国家需要更长的时间,只有当发达国家的经济复原,新兴工业国的经济才会恢复原来的增长速度。

  在危机爆发两年之后,可以断定,上述判断都错了。第一,面对危机,除俄罗斯之外的新兴工业国家代表都表现出令人赞叹的抵抗力。第二,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已经在全速进入复苏期,而部分7国集团国家却仅满足于第二季度首次实现的微弱增长。但是即使这丝曙光也不能阻挡7国集团国家到今年年底萎缩3.9%(据专家估计)的命运。而金砖四国却将取得6%的增长——尽管俄罗斯增长乏力。

  力量对比首次向新兴工业国家推移

  如果从本次危机中能得出一个判断,那就是:重大危机首次将力量对比向着大型新兴工业国家的方向推移。安联公司的新兴市场专家格雷戈尔?埃德说:“在以前的危机中,大型新兴工业国家受到的影响大多十分严重,尤其是拉美国家。而现在的情况有所不同: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也包括巴西都表现出显著的抵抗力。”也就是说,脱钩是存在的。高盛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说:“金砖四国合计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20年内超过7国集团国家,可能2027年就可以。”在危机之前,这家美国投行还预计这一过程可能会多延长10年。奥尼尔认为,市场的动荡明显加快了力量对比向新兴工业国推移的速度。尤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国的活力——不仅仅是因为增长本身,还有繁荣“结构的改变”。

  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令人瞩目

  中国在危机中以令人瞩目的速度推出了一项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也强化了国内需求。专家称赞它是世界上最为有效的凯恩斯主义计划。奥尼尔对中国今年的增长预测是9%,明年甚至是近11%。以美元计算,中国自2007年危机开始以来的消费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相当于从美国蒸发的贡献。对于未来10年的增长,奥尼尔预计,“中国和印度平均将在8%,巴西则在4%—5%”。

  金砖四国的重要性和潜力都在增大

  尽管大型新兴国家活力无限,但它们还不能取代美国过去的地位并牵动整个世界经济。金砖四国在全球经济中占15%左右,而美国自己占近1/3。但金砖四国经济的重要性和潜力都在增大。可以断定:今后当美国咳嗽时,世界不再会患上流感;即使美国患上肺炎,未来的增长明星可能最多也只是着凉而已。

  中国有能力在未来推动世界经济

  德国《商报》8月21日发表作者安德烈亚斯?霍夫鲍尔题为《无可争议的全球增长明星》的文章称:经济学家有一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如果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在未来几年里推动世界经济,那无疑是中国。瑞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说:“中国经济增长的幅度将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中国经济恢复程度好于预期

  中国也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由于美国和欧洲的需求锐减,中国出口仅第一季度就下跌了约1/4。但中国政府预计,出口的大幅下跌可能在未来几个月里就将终止。这个继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很早就以高达45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对危机作出了反应,迅速推动了瘫痪的经济。因此第二季度中国GDP增长达7.9%。瑞银在北京的分析师王涛说:“这好于预期。”

  中国本土增长模式独立于全球经济 安德森认为,虽然未来中国仍将强烈依赖世界贸易,但与以前的衰退不同。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这次危机中的处境要好很多,因为中国没有高额国债,而且拥有超过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安德森预言,很多新兴工业国家——尤其是中国——建立起了本土增长的模式,尽管其出口经济会进行调整,但它们在未来5至10年内的增长速度将明显领先全球。他的结论是,这是与全球经济的“真正脱钩”。

  中国成为全球经济“救世主”

  日本共同社8月22日报道:本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抢在日本和欧洲之前率先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从年初开始稳步走出经济谷底。8国集团央行官员对此表示,这只有在中国独特的政治体制下才能做到,也正因为还是发展中国家,因此效果很快显现。但在欧美,这一套是行不通的。中国成为全球经济“救世主”的形象由此诞生。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