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日报》12月27日社论,原题:在人民币成为基准货币前,中国应构建国际信任
中国正将人民币基准货币付诸实施。中国国务院宣布,允许广东、长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以及广西和东盟10国之间贸易往来时采取人民币结算。东盟10国与香港是人民币经济圈的一极,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8.4%。中国开始成为继美元和欧元之后,世界第三个基准货币国。
虽然我们不认为人民币能够在不远的将来代替美元,但我们需要对中国的动向密切关注。中国将全球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危机视为好机会,重新设定本国的地位,从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变成全球经济霸主。用哪个国家货币结算,该国就是该地区的经济中心。韩国银行北京事务所所长李哲成认为:“中国国务院这一举措是想以金融危机为契机,使人民币成为坚挺的国际硬通货。”
中国认为,为在全球经济中反映本国的经济比重,人民币应成为世界货币,但是许多人士对中国是否进行了与其经济规模相符的制度和职能转换仍表示怀疑。中国是否保障了资金循环的完整?中国的商业惯例和商业交易立法是否保障了企业的自由活动?人民币的可兑换性、交易便利性与国际性信赖仍有很远的距离。中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企业破产法,使得在华外企遇到诸多不便。我们认为,中国欲真正拥有第三基准通货国的地位,需要对经济环境进行全面改善。 (张尹珠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