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俄专家: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了历史性功绩

时间:2008-09-04 15:5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历经30年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对于中国社会的这一重大进程,中国的友好邻邦俄罗斯如何看待?带着相关问题,本网记者日前采访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

  季塔连科是俄罗斯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研究中国问题长达50年。1957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进入北京大学专修班学习中文,以后无数次来过中国,并长期关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践。以下为记者对季塔连科的访谈录。 
   
  俄国接受认识有个过程 
   
  记者: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俄罗斯各界如何看待中国的这场变革? 
   
  季塔连科:对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践和经验,我们一直非常关注,认真研究。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杰出成就,我们也非常赞赏。 
   
  我想,俄罗斯人对中国改革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因为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时,两国关系正处于复杂时期,当时苏联对于中国改革的评价非常谨慎,政界学界有各种评断。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不断显露,随着两国关系的好转,俄罗斯各界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态度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俄罗斯学者们开始更加细致地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研究它如何为中国带来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成功。
   
  改革开放留下三大经验 
   
  记者:您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有哪些值得重视的经验? 
   
  季塔连科: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是经历不平坦的道路而逐渐形成的,这是艰难探索的结果,是各种观点交锋的结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探索中找到了最适合中国的改革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中重要的一条是实用主义,这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改革路线是否正确要以能否取得具体结果为准,这种结果就是人们的生活是否得到改善。 
   
  早在叶利钦时期,我们研究所就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及经验向国家领导人呈交了多份报告,但国家领导人对此不太重视,(俄前总理)盖达尔当时说,"中国的经验对俄罗斯不适用"。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 
    
  我想说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第一条经验是,中国领导人在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配合工作,邓小平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起到了解放人们思想、为改革培育土壤的作用。这对于帮助改革措施的推广和落实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工作有效地将"上""下"两方面的探索结合在一起。
   
    数千年来,吃、穿、住一直是中国民众操心的大问题。但在改革开放10年后,这些问题就基本得到解决。可以说,改革开放成就了历史性的功绩。 
   
  第二条经验是,所有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都以中国特殊国情为基础,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改革。而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照搬西方经济教科书上的教条,结果导致经济崩溃,工农业产量锐减,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经济改革的后果,至今仍留有影响。 
   
  第三条经验是,政府推广政策时采取"慢慢来"的做法,确保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理解政策的含义,并且充分考虑到民众对变革的承受力,让大家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改革开放的渐进性质保证了(推行政策时)理论上的全面研究和小范围内的实验性检查能结合在一起。这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国能避免俄罗斯经济改革的后果,重要原因是它采取了循序渐进而非骤然剧变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放弃了过去的计划经济。
   
    此外,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实践证明,强有力的政权能够解决与社会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创新是中国党和政府最重要的特征,创新能力和决心使党和政府在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进行了连续的、深入的变革。 
   
  奥运直观体现改革成就 
   
  记者:您对北京奥运会有何印象? 
   
  季塔连科:中国太棒了,北京奥运会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之一。我有幸到现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 
   
  幕式,恢宏的场面令我大开眼界。可以说,这届奥运会是中国数千年文明成果的集中展示,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成就的直观体现。


  继中俄"国家年"之后,北京奥运会再次激起了俄罗斯人民对中国的关注和浓厚兴趣。人们开始对中国文化、传统等一切事物都抱着友善的好奇。在俄罗斯民众中推广中国文化、普及中俄友好理念已成为目前两国应继续努力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个诞生过儒家、道家哲学思想的古老国度,如今已经屹立在世界舞台的显要位置,但她从未有过野心,始终保持着"谦谦君子"的风度。在奥运会之后,我相信中国人民还会以平和心态面对世界,不骄不躁,踏实工作。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