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北京奥运会令人想起我们1893年的博览会(作者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杰弗里·瓦瑟施特伦)
刚刚在中国结束的奥运会显然关系到芝加哥的未来。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开幕式等诸多方面不但为2012年的伦敦,也为有望举办2016年奥运会的芝加哥提供了可供比较之处。
当北京奥运会还历历在目的时候,我们也许有必要回顾一下芝加哥的一段历史:1893年世界博览会。
当然,芝加哥世博会与北京奥运会完全不同。但看看埃里克·拉森的《白城魔鬼》或芝加哥历史学会的《大幻影: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相似之处。
首先,和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样,1893年的芝加哥也用最先进的技术为世博会确立了新的标准。
当时许多关于芝加哥的报道与现在有关北京的文章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就像现在的美国人看待中国一样,欧洲人也曾经用好奇和怀疑的自光看待美国。在欧洲人眼中,美国就像个暴发户,生产冒牌货,无视知识产权,但无疑充满了活力。
芝加哥世博会之前,人们常问的一个问题是,继巴黎世博会大获成功后,美国能否办成一届一流的国际盛会?
为了全面了解当时有关芝加哥的言论与现在美国对北京的报道有多么相似,我们不妨快速测览一下1891年《伦敦时报》的4则报道摘录。
10月5日的报道鼓励读者更多地了解芝加哥,一个正在经历“持续建设‘热潮’”的“非凡城市”;10月8日的报道称芝加哥世博会比以前任何一届世博会的“筹备规模都要大”,肯定“花钱也多”,并强调美国国家和地方政府正力图确保世博会成功;10月19日的报道对世博会关键建筑将按期、甚至提前竣工表示惊叹,称芝加哥是一个“习惯于快速建成庞大建筑”并“习惯于作出巨大承诺”的城市;10月22日的报道呼吁参观世博会的外国游客一定要看看美国其他地方“风景如画、间或壮观”的景色。笔者认为,读者可能觉得美国有些神秘。
把1893年和2008年相比的价值何在?
首先,这使最近关于中国的报道主题有新的变化,也就是说,美国人会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走的是一条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道路;但他们经历的转变也与我们过去相同。
在畅销小说的副题中,埃里克·拉森称芝加哥世博会是“改变了美国的一届世博会”。这也许有些言过其实。但备受争议、有时过于炫耀的1893年世博会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对美国的看法,以及美国对自己的看法。
芝加哥世博会的盛大场面、丑闻、建筑和炫耀使许多人确信,不论未来是好是坏,世界事务的一个新的重要参与者巳经登场。同样的话肯定也适合北京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