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亚洲时报:房价飞涨企业纷纷搬离深圳
时间:2007-11-30 11:03 来源:中国网
《亚洲时报》2007年11月24日文章:深圳为其成功付出代价(作者:凯瑟琳·姜/Catherine Jiang)
中国第一个、也是最成功的一个经济特区深圳,正成为自身迅猛发展的牺牲品。由于土地紧张和房价高企,过去在深圳繁华的市中心地带落地生根的企业,最近纷纷将工厂迁往其他地方。这不禁令人想起20世纪80年代香港企业掀起 “工厂北移”深圳的风潮,促成深圳经济腾飞的类似情形。
近年来,为了抑制包括深圳在内各大城市房价节节攀升的势头,中国政府出台了不少针对性措施。但深圳房市见招拆招,将北京各种努力的功力化于无形。仅今年深圳的商品房均价升幅就超过40%,市中心房价至少在每平方米22000元人民币以上,这个价格正快速地向邻近的香港新界的房价看齐。受此影响,非居住用地的成本也水涨船高。
地产价格飙升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如今连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业中规模最大企业之一的“华为”也感觉吃不消了。为了削减成本,在深圳拥有4000名雇员的华为准备将移师东莞,进驻东莞一个占地50万平方米的科技园,为此华为正在这个科技园斥资40亿修建一个新的生产设施,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完工。
深圳“佳信达印务”有限公司(Jia Xin Da Printing)的联合创立人兼总经理郭旦泽(音)也表示,公司所处区域的地价上升太快,为节约租金成本,该公司也打算将七年前建起来的工厂,搬到深圳特区以外的观澜工业区。
“2000年,我们刚租下这块地的时候,租金是每平米20元”,郭先生解释说道,“现在足足涨了一倍,达到了40元每平米,而观澜那块地的租价才15元每平米。”
佳信达之所以选择观澜工业区,是因为观澜虽然在特区以外,属于广东省的一部分,但仍归深圳市政府管辖,而且离深圳国际机场仅26公里,这是郭先生很看重的一点。
“我们并不想完全撤出深圳”,他解释道,“我们公司已经同深圳市政府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在这儿要找到生产所需要的原料供应也很方便。”他还说,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是,由于搬迁,公司可能会损失部分员工。该公司在深圳有800名雇员,部分人不愿或者因为种种原因不能随迁。
虽然留在深圳可继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但这一点并不足以留住企业。台资企业“耐力鞋业”有限公司的厂房,就已经迁往距深圳70公里的东莞市。
“我们享受了5年的税收优惠” 公司老板李先生说道,“但后来我们发现深圳所有东西都涨价了,不得不把3万平方米的厂房和4000名工人都迁到东莞。”
对于企业大搬家的现象,深圳政府并不以为然。在接受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采访时,市委书记李鸿忠表示,深圳并没有出现企业大规模“出走”现象。他说,的确有部分企业迁往它处,但只占深圳企业总数的0.1%。
“在深圳申请注册的企业比注销出走的企业多。2005年以来,新注册的企业超过11万家,今年上半年就有2万家。相比之下,出走的公司只有4万家”,他补充说道。他指出,新注册成立的大都是高科技、物流和金融企业。
实际上,不堪重压准备撤离的高科技企业并非没有,“帝马数字机器(深圳)”有限公司就是其一。公司总经理刘平(音)表示,计划将厂房搬到有更大扩展空间的广东惠东市。刘平说,公司在深圳的厂房为3万平方米,为了实现扩展计划,需要另一处达10万平米的厂房;公司从国外购置了生产设备,但无法在深圳找到这么大块的合适空地,因此不得不另租地方。
深圳政府对部分企业离开深圳不太以为然。政府认为,从长远看,劳动密集型和大量占地的制造企业出走,对深圳而言未必是坏事,至少为更多附加值较高的高科技和服务企业进驻深圳腾出了一些空间。
深圳最近同邻近的湖南、江西和重庆签订了区域合作协议,目的是协助制造企业迁出深圳。为此,深圳市政府会获得一定数目的费用。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的说法,迁出协助的条件视乎“关系”紧密程度而定。
深圳一家主营天然气相关产品的企业也准备明年初北上,移师成本较低的河南省。该公司总经理赵勇(音)说,深圳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挽留企业的东西了。因为要出走的企业始终要走,深圳无论如何也很难留住它们。深圳应当做的是,充分利用其拥有大量专业人才和高科技企业的优势。
编辑:董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