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2007年11月22日文章:中国“首富村”的资本主义乌托邦(作者:基蒂?布/Kitty Bu)
全民医疗、公费教育、三层别墅和小汽车——在社会主义中国,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村庄似乎出现了一个资本主义乌托邦。
华西村位于富裕的中国东部省份江苏,拥有3万6千居民,这里每个家庭都有至少一栋房子、两辆汽车和25万美元存款。
中国其他地方的官员纷纷来到华西村考察,寻找这个曾经岌岌无名的村庄成功致富的秘密,以及为什么不是当地的商人竟然愿意捐出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工厂来获得当地的居民权。华西村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仅有576名居民,如今却变得非常富裕。
在华西村当了50多年村党委书记的吴仁宝已经80岁了,他告诉来参观的官员要扔掉意识形态教条。
“过去有个口号叫做‘抓革命,促生产’,”吴仁宝回忆起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峥嵘岁月时说道,“但事实上,当时人们只做到了抓革命,并没有促生产。而我认为生产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华西村,吴仁宝具有与中国老一辈领导人毛泽东同样的威望。
富裕和回报
事实上,吴仁宝的实用主义政策可以追溯到邓小平启动中国改革之前。作为共产党中国最著名的实用主义者,邓小平启动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经济改革。
“在那些日子里,我的上级来监督我工作。我们一直等他们离开,然后在夜里加班”,吴仁宝说道,他仅仅实行那些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的官方政策,而搁置其他政策。
在工业化的华西村,农民已经很少见。华西村的发展已经惠及了邻近村庄,它还吸引了另外6万名移民工人来给本地人打工。
与吴仁宝同岁的吴申宝(音)仍然记得当农民时的艰难岁月。“我们住的房子是用竹子和泥巴盖起来的”,他说道,“我们吃的东西就是把谷壳和草混在一起。当外面下雨时,屋子里就会漏水。”现在吴申宝有一辆小汽车,这是村里赠送的,虽然他仍然更愿意骑着三轮车。
据当地官员介绍,1957年,华西村只有大约1800人民币的资产,现在这个数字已经超过20亿美元。
富裕起来的居民回报了他们的带头人。2003年,他们将吴仁宝的儿子吴协恩选为村支书,华西村的政治看上去像是一个商业王朝。吴协恩是一个成功的商人,给华西村带来了2700多万美元的收入。当地居民全体一致选他担任领导人,一些人甚至戏言他“买断”了选举。
“能力才说明问题,而不是文凭,”拥有良好治理能力的吴协恩说道。
利润是关键
“当然,如果你有一张文凭,那属于锦上添花。但关键是推进发展和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我们村民的资金就会枯竭。”
华西村的富裕已经吸引了附近村民,他们希望进入华西村的58家工厂工作。但新居民并不能享受华西村正式村民的福利。
43岁的杨永昌(音)把自己看作幸运儿之一。他出生在邻村,1997年,他把自己两座价值125万美元的工厂捐献给华西村,这才成为了成为华西村的正式居民。“华西村有一个非常好的机制,能够监督和约束官员”,杨永昌说道。他现在经营着当地最大的钢铁厂,他声称这里没有腐败。“这里的政府公务员不仅物质富足,而且精神健康”,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