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重庆女大学生燕子的母亲李大姐,在一家政公司做清洁工。一次,气温突降,母亲怕住校的燕子受凉,背着被子坐了两个多小时车到学校看她。寒风中,看着寒酸的母亲,燕子不但没一丝感动,反而火冒三丈。为了不让同学看到妈妈,燕子粗暴地将母亲推到校门外,还让她“从哪里来的就滚回哪里”。(5月5日《重庆晚报》)
寒酸的母亲代表着女儿的身份,做临时工的母亲在这位女大学生的心目中,已经是一个非常可怜的职业,母亲没有文化没有钱势,浑身充满着农民工的气息,让她很没面子。这位女大学生的心理恰恰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现状,即校园里的贫富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学校里尤其是大学校园里,家庭出身和贫富差距尤为明显,有的大学生在校外租房住,以车代步,吃穿不愁,开销巨大;有的大学生来自乡村,生活简朴,时常为学费和生活费担忧。也许有人以为在学校上学的学生不会对社会上的贫富差距那么敏感,其实不然。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经济差距严重地冲击着校园,谁是当官的后代,谁家父母有钱,谁又买了名牌,哪个同学消费力特强……这些同学们都了如指掌,金钱、地位这已经成为学生们经常议论的话题。
笔者是重点高中教师,对校园这一现象早有观察。在学校里,同学们相互间朝夕相处,他们看似平等,但不平等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在学校里有钱势的学生往往是家长陪读住在校外,而且这些学生可能是坐在教室里最好的位置。相比较而言,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自然被不自觉地边缘化,这些东西学生们早就心知肚明。因而,家庭出身和贫富差距对于在校学生、特别是对家庭条件比较贫困的学生的心理冲击非常大。这样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学生日常的消费能力上,还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交往圈子、活动范围、精神状态,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价值取向。现在,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校园都形成了富学生在学校里有种种优越感,而穷学生相对自我封闭,甚至被冷落,这对他们的成长显然不利,这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他们自强却又自卑,痛苦却又无奈。题中女大学生把母亲无情地推到校门外,是长期形成的不健康人格的具体体现。
其实,校园贫富差距问题,已经是一个值得社会正视和重视的大问题,因校园贫富差距而出现的事情已经很多,学校和社会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这位重庆女大学生很没面子,不是她的错,是日益突出的贫富差距现象给学生心理成长造成的巨大冲击,这也是社会无法回避的课题。 (江苏 杨亚军)
[ 责任编辑: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