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记者手记:贵州借势借力借智"摘穷帽"(网络媒体"走转改")

2016年01月21日 14:55: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记者为六盘水盘县“哒啦仙谷”里吉成旭一家拍摄“全家福”(中国台湾网 宣玲玲 摄)

  记者为六盘水盘县“哒啦仙谷”中吉成旭一家拍摄“全家福”(中国台湾网 宣玲玲 摄)

  中国台湾网1月21日北京讯(记者 宣玲玲) “峰际连天兮,飞鸟不通”、“地无三分平,人无三分地”的贵州一直是全国“脱贫攻坚”的困难户。近日,参加“脱贫攻坚看贵州”网络媒体“走转改”的记者们感受着贵州“拔穷根”,“摘穷帽”的巨大变化。

  2015年,围绕实现“10个县、160个乡镇减贫摘帽”、“完成78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减少贫困人口130万人”三个核心指标,贵州借势借力借智,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多措并举,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借势者智:好政策让毕节从“比穷”到“脱贫”

  “赫章县有一万两千多户农民断粮,少数民族十分困难却无一人埋怨国家。”看到新华社的报道,1985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有这样好的各族人民,又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不仅不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请省委对这类地区,规定个时限,有个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地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

  多年来,在党中央及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如今的毕节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实验区。毕节市七星关区以“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法”为基准,找一家贫困户作为“基准户”,通过群众代表大会,进行多种方式的“比穷”,确定当地近23万贫困人口,再以“一市五金多套餐”的发展措施“脱贫”。

  结合荒坡、荒地较多的实际,毕节市长春堡镇垭关村养牛基地的多数农户选择了“一市五金多套餐”中的“养牛套餐”,由政府贴息3年,每户贫困户贷款2.4万元,购买2-3头能繁母牛进行喂养,牛打疫苗或病牛死牛还有“产业发展风险兜底基金”来保障。买牛无息贷,病牛不用愁。记者们算了一笔账,每户购买能繁母牛2头,每头母牛3年可产2头仔,按每仔8千元计算,光是养牛农户每3年就能有3万多元的纯收入。

  从1988年到2015年,毕节农村人均纯收入从316元增加到6976元,从昔日“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到人民生活水平基本小康,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闯出了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之路。

  借力者强:从一人独富到娘娘山脚下的“活菩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首个“扶贫日”作出过重要批示,要动员社会力量向贫困宣战。在六盘水市盘县普古乡舍烹村,致富能手陶正学以“造血式”发展代替“输血”式扶贫,带领村民变“股民”,被村民誉为“活菩萨”。

  五十有余的陶正学,个子不高,衣着简朴,看上去和普通村干部没什么区别。当得知他见过习近平总书记,是2014年贵州省唯一的个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后,记者们立马来了兴致。

  陶正学开过拉货车、修理厂、冼煤场,外出经商三十余年,回到农村干起了生态农业这一扶贫产业。“我们现在的‘三变’模式在全省推广,这个模式的发展对农村起到很好的作用,把所有老百姓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相结合。”陶正学所说的“三变”模式是这几天记者们一路采访频频听到的“土地变股份、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模式。在陶正学开发的农业观光园里,农民以土地、资本入股,77%的股东是老百姓。他还自掏腰包帮农民入股,“企业赚钱了你还我钱,企业亏本了,借我的钱永远不用还。”陶正学的承诺激发了农民的热情,农民变股民,一亩地的收益至少翻了5倍。陶正学以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抱团发展,贫困户大大减少,他所在的舍烹村贫困户几乎为零。

  从身价上亿到负债累累,从没人理解到获得村民支持当上联村党委书记,从一人独富到娘娘山脚下的“活菩萨”,陶正学坦言,当了30年老板,回村做扶贫产业的这3年是他最累的3年,但比做煤老板发大财的时候更舒心更高兴。

  借智者王:互联网让农产品站上“云端”

  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扶贫工作中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扶智不仅需要教育科技的支撑,更需要信息化的带动,如今的贵州正探索着一条“互联网+扶贫”的路子,让扶贫站上“云端”。

  在贵州乡村,处处可见鼓励农村发展电商的宣传语,村民对开网店也跃跃欲试。六盘水市即将建成全国第一个集数据农业、智慧农业、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网络菜市场,从根本上解决市场需求、食品安全、农民就业、扶贫致富等问题。

  在贵安新区,星湖云社区的宋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互联网+农业”模式未来如何在贵州实现农业信息化:“以后市民购买的农产品通过扫二维码,就知道这个农产品的生长、加工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对消费数据的监控,了解市场需求,指导农业生产。”不仅如此,“智能温室大棚”的应用让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实现了信息化。“这种温室大棚,可以实时监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状况,可以直接进行浇水、施肥等远程操控。未来农民依靠的是数据种植而不是经验种植,我们希望通过农业大户带动和企业扶持,真正实现‘智慧’扶贫。”小到农村日新月盛的个人网店,大到网络菜市场。仅两年时间,农业信息化在贵州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云”在贵州大有可为!

  借势者智,借力者强,借智者王。创业的“贵漂”来了,“归巢”的农民多了,留守的儿童少了,记者们深切感受到走在“脱贫攻坚”路上的贵州正慢慢摘掉“人无三分银”的“穷帽子”。(完)

  在“哒啦仙谷”里玩耍的孩子在镜头前欢乐的嬉闹。(中国台湾网 宣玲玲 摄)

  在“哒啦仙谷”里玩耍的孩子在镜头前欢乐的嬉闹。(中国台湾网 宣玲玲 摄)

  

[责任编辑:宣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