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台港文学选刊》编委会主任杨际岚谈两岸文学交流

2013年06月09日 13:54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台港文学选刊》 (《两岸关系》杂志图)

  记者:《台港文学选刊》选登台湾文学作品的标准是什么?有何特色?

  杨际岚:在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几大板块中,就创作规模、作家阵容、经典作品、传播媒介和社会影响而言,台湾文学无疑具有最为突出的位置;就历史变迁的轨迹和现实发展的状况而言,台湾文学同样呈现最为复杂的样貌。

  《台港文学选刊》对于台湾文学的介绍和推荐,可以称其为“刚柔相济”和“雅俗共赏”。

  刚柔相济,是《台港文学选刊》的风格。“刚”,即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它贯串于《台港文学选刊》近30年的具体实践。我们注意把好方向关,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推进和平统一大业的高度看问题。

  “柔”,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尤其注意柔性处理存在一定争议的作家作品。由于受到长期以来形形色色错误思潮的影响,对待各个阶段、各种风格的台湾作家,存在先入为主的偏见,甚至简单、机械地贴标签、扣帽子。包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主流外作家,如林语堂、梁实秋、张爱玲等;勇于针砭时弊的作家,如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及“酱缸论”,龙应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及《野火集》;如被视为与纯文学不合拍的席慕蓉、高阳、三毛等作品……在作品选择上,我们没有人云亦云,没有跟风随大流。只要确实存在突出的文学价值,激浊扬清的积极社会意义,鲜明灵动的艺术个性,《台港文学选刊》便及时向读者推介。

  “雅俗共赏”,是《台港文学选刊》的特色。

  我们注重介绍作家作品系统化、科学化,从不以个人喜好代替选稿既有标准,也不为省时省力而使所选作品类似简单的拼盘,避免僵滞、刻板。既着力于“选择”,用心进行筛选、辨析,也注重于“展示”,巧妙加以组合、呈现。推出各种专号专辑,策划各种专题,设立各种专栏。专号方面,既有作家身份的“女作家专号”、“新生代作家专号”,也有特定历史的台湾光复50周年、60周年专号,还有作品类别的“获奖作品专号”、“爱情作品专号”、“幽默文学专号”、“纪实文学专号”等。编辑台湾作家个人专辑多达数十个,如已故作家赖和、梁实秋、柏杨、林海音、王祯和、三毛等。2009年至2012年,连续推出20多个专题。2013年起,更加突出系列专题,文学类的“遥想春日”、“台湾自然书写”、“敬启:父亲大人”等,都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专题“霭霭停云”,华严短篇小说《可怜虫》、《杀人者》、《万紫千红》,散文《吾祖严复》、《我的母亲》,专文《霭霭停云——华严在台湾的文采风流》,二十多幅图片资料,相映成趣,呈现华严的多姿多彩的创作风貌。2013年第3期,推出多个专题,文学类有《台湾书写 世界发光》(余光中)、《顽石真爱》(连方瑀)和《台湾文学出版沧桑》。专题化的运作,进一步贴近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在林林种种的文学类选刊中,《台港文学选刊》所设专栏较多,大部分涉及台湾文学。

  记者:《台港文学选刊》对促进两岸文学交流发挥了哪些作用?

  杨际岚:《台港文学选刊》扮演了什么角色,概括起来,可以说,它是一扇文学窗口,一条文化纽带,一座学术平台。

  近30年来,《台港文学选刊》先后介绍了3000多名台港澳及海外华文作家4000余万字的作品(其中台湾作家作品约占60%),并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欧美、东南亚等地的华文作家、文学团体和出版机构建立了广泛联系。闽籍台湾作家林今开、呼啸等率先返闽;后来陈若曦、张晓风等陆续来闽参访;而在多种学术交流活动场合,时常与许多台湾作家学者坦率交流、互动。

  2002年,我们发挥刊物的资源优势,积极谋求闽台“五缘”的切入点,倡议发起了首届海峡诗会活动。自此,《台港文学选刊》作为沟涌两岸文学界的纽带,将交流活动逐年常态化、纵深化,在推动两岸四地及海外华文作家共同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现代诗学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海峡诗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邀请对象有“诗文双绝,学贯中西”的余光中、被诗歌界称为“诗魔”的洛夫、影响了几代华人心灵成长的席幕蓉、素有诗界“任侠”之称的郑愁予、发现众多文学“天才”的“诗儒”痖弦等享誉海内外文坛的名家,系列活动中的“余光中原乡行”、“诗之为魔——洛夫诗文朗诵会”、“席慕蓉作品研讨会”、“痖弦中原行”等。

  由福建省文联主办、《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承办的首届海峡文学节于2011年12月1日至6日在福州、泉州、武夷山等地举行。系列活动包括,“2011海峡诗会——诗音书画笔会”、“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闽都)笔会”、“流散华文与福建书写”国际学术研讨会等。2012年5月,海峡文学节的中心活动——海峡两岸作家论坛在福州举行。两岸一批知名作家评论家和文学界、学术界、传媒界数百人参加了相关活动。与会人员在“传承和创新”的主题下,围绕“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乡野记忆与城市经验”等议题展开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论坛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011年6月,我们组团赴台参访。在台期间,先后访问了台湾“创世纪”诗社、台湾文学馆、《文讯》杂志社、《联合报》副刊等,与余光中、郑愁予、痖弦等60余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及出版人晤谈,并就期刊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有关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取得实质性成果。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陈佳慧 ]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