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文学选刊》编委会主任杨际岚 (《两岸关系》杂志图)
中国台湾网6月9日消息 《两岸关系》杂志2013年第6期刊登了《窗里窗外——<台港文学选刊>编委会主任杨际岚谈两岸文学交流》一文,全文如下:
记者:《台港文学选刊》是在什么背景下创刊的?办刊宗旨和定位是什么?
杨际岚:《台港文学选刊》创办于1984年9月,是改革开放时代大潮的产物。
从大气候看,中央提出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战略构想。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倡导念“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包括对台工作基地。他多次强调“闽台一家亲”,“不论从历史上讲,还是从血缘关系讲,都可说是地理相近,语言相通,血缘相亲。”当时福建全省上下,充溢着解放思想、勇闯禁区的氛围,从领导到基层,渴盼在两岸关系上开创新局面。
从小环境看,1982年,《福建文学》创设“台湾文学之窗”,开始系统介绍台湾不同时期知名作家的小说作品,反响热烈。在这个基础上,汇集、梳理和分析省内外读者的意见,并及时吸纳来闽参加学术活动的香港作家的建议,1984年6月酝酿创办《台港文学选刊》。福建省文联领导迅即研究上报,福建省委宣传部明确给予支持。当年9月,创刊号面世。“天时”、“地利”、“人和”,共同催生了《台港文学选刊》。
《台港文学选刊》是专门介绍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华文作家作品的文学期刊。1984年7月6日,项南为《台港文学选刊》撰写了代发刊词《窗口和纽带》,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台港文学选刊》的性质、意义和作用。“瞭望台港社会的文学窗口,联系海峡两岸的文化纽带”成为办刊宗旨。发刊词如下:
地处祖国东南的闽、台、港,可说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三种社会。
如何促使不同制度、不同社会的人增进了解,消除隔阂,求同存异,进而融会贯通,和谐默契?文化的交流,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途径。
不论是台湾、香港,还是大陆,人民都是聪明、勤奋的,都渊源于一个古老的文化传统,都蕴藏着光耀夺目的艺术珍宝,都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自豪。也无论是追溯往事,还是展望未来,我们都能发现,共同的东西远比差异之点多得多。
《台港文学选刊》将成为瞭望台港社会的文学窗口,联系海峡两岸的文化纽带,团结三种社会力量的一种精神象征。
我认为,这个选刊是可以担当起这一任务的。因此,我也相信,这个选刊是会受到炎黄子孙的欢迎和喜爱的。
[ 责任编辑:陈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