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之风”为何愈演愈烈?(人民论坛)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社会现象:孩子上学,没被正常录取,走预留名额的路子需要求人;调动工作,必要的手续之外,打通一些关节需要求人。国人的生活中,存在很多求人的事,求人的主体上至高级官员下至布衣百姓,求人的对象则包括掌握着大大小小权力和资源的官员或工作人员。
在求人的怪现状里,原本靠制度、靠法律应办的事变得几乎事事求人,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从而形成了潜规则,衍生出权钱交易,也在客观上助长了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如果对求人之风听之任之,人情世故自然成为比学识、能力更重要的“制胜因素”,不仅增加了社会生活的成本,而且把人的才华吸引到关系和钻营上,扼杀了社会的创新活力。
分析大多数“求人”案例不难发现,往往求人者有需求,而被求者则具有钻法律空子的寻租能力,你求我应、一拍即合。求人者为什么会有需求?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优质资源稀缺,供不应求、僧多粥少。就拿孩子上学来说,正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分布不平衡,才滋生出择校的强烈需求。而被求者的寻租能力,则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改革不到位,原本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但很多地方行政权力多有干预,于是靠市场调节、靠制度规范不如靠关系变通、靠求人摆平。另一方面,权力监督远远不够,一些人把手中的权力当成寻租工具,谋求法律之外的特权,为走后门洞开方便之门。
人情世故本是一种正常的交际与生活方式,但是当绿色交往日益稀缺、利益交换日趋流行,人情就会成为“债”,就可能异化为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也会对那些人脉资源并不丰富的人形成“相对剥夺”,破坏社会公平正义。治理求人之风,是一个巨大、复杂的课题,实际上就是实现从“靠关系”到“靠法律”、从“人情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变。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