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的这个冬天格外寒冷,全国各地气温屡屡刷新10几年、20几年最低记录。南方百姓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对北方暖气的“羡慕嫉妒恨”空前。但暖气“南下”的道路上有不少障碍,除了供暖设备设备利用率不高可能造成浪费外,我国分布不均的能源结构可能是另外一只“拦路虎”。
“到东北去避寒”
北方家庭司空见惯的“暖气”成为不少居民心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屡创新低的气温让很多20几岁的年轻人“这辈子都没感觉这么冷过”。
铺着电热毯、抱着热宝、围着被子刷微博,成为这个冬季武汉青年小朱最日常的娱乐方式。“冷得什么都不想干,哪也不想去,冬天太难熬了。”
小朱非常怀念在北京上大学时的冬季,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宿舍里也都是温暖的,“现在每天起床别提多费劲了。”小朱说,从小他手上就有冻疮,每年冬天都会犯,直到上了大学到了北方才有所好转。小朱说,刚到北京的那个冬天,会因为供暖以后空气太干燥上火,“现在想想,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相比东北地区零下30几度,没有暖气的南方的零上3度似乎更难熬。
南方居民对暖气的需求不是从小朱这一代开始的,也不是从今年开始的。但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舒适感和费用之间的选择中,大多数人渴望得到更舒适的生活。
其实,暖气跨国秦岭淮河没有小朱们想象得那么困难,根据公开资料现实,武汉、合肥、杭州等城市已经有了居民暖气的试点项目。但,这里的暖气,依旧多是高档小区才能享有的“特权”,寻常百姓家依旧湿冷难耐。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