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寒冷天气被夸大了

时间:2012-02-08 09:18  来源:人民日报

  2012年1月以来,欧亚部分地区寒流肆虐,气温持续偏低;我国自去年12月入冬以来,气候总体呈现偏冷态势,全国平均气温为1986年以来同期次低值。

  这是否意味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已经改变?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总工程师张培群表示,有关描述“对严寒的天气有所夸大。”

  全球各大冰川都在减少,与一般意义上的冰期景象大相径庭

  记者:最近,一些媒体转载了美国世界新闻网“全球或迎来20年‘小冰河期’”和《每日邮报》“北极夏天海冰增加”的报道。“小冰河期”真的来了吗?

  张培群:美国世界新闻网和英国《每日邮报》的文章都使用了“冰期”(ice age)的字眼,来描述近年来冬季出现的阶段性寒冷天气,其中一个主要观点是,在目前变暖的大背景下,已经开始或者未来20—30年将出现一段偏冷的阶段,为了突出这个偏冷阶段,使用了“冰期”一词。尽管《每日邮报》的文章将这样的冰期称为“小冰期”(Mini Ice Age,准确翻译应为“微冰期”),以弱化冷的程度并区别于过去地球曾经历的小冰期(Little Ice Age, 特指16至17世纪为主的寒冷阶段),但仍然对严寒的天气有所夸大。小冰期时期的温度明显低于现在。

  实际上,北极海冰面积在2007年9月份达到有观测资料以来的最低值,之后海冰范围每年都有波动,虽然到2009年夏季,海冰面积回升了不少,但是总体的趋势仍是降低的,到2011年9月,北极海冰面积降到了有观测以来的次低值,仅次于2007年。

  不止北极海冰,全球各大冰川也都在减少。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冰期景象大相径庭。

  最近,“小冰河期”、“全球最冷冬天”、“全球变暖逆转”等颇为吸引眼球的词语,被一些媒体频频转载使用,会使人误解气候变化的真相。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对比欧洲2009年至2010年那个冬季,那时寒潮来得更早,持续时间更长,自2009年12月开始,贯穿整个2010年1月和2月的大部分时间。而2006年冬天,情况也比今年严重,可是冬季的阶段性寒冷天气过后,全球气温仍然转为偏暖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欧洲寒气袭人,同属北半球、尚处冬季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却连日出现反常高温。如果看北美的天气,恐怕人们只会想到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温总体增暖的趋势没有改变

  记者:最近几年,“冰期”的说法经常出现,全球不少地方遭遇寒流低温侵袭,但总体增暖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吗?

  张培群:这两篇报道中使用的“冰期”或“小冰期”一词,并非有明确特别定义的科学名词,而是借用冰期的概念来描述当前或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冷期。按照文章的介绍,这种持续20—30年的冷期,实际上是气候中的一类年代际变化。在最近100年全球气温总体变暖的趋势里,我们也曾经历过这种20—30年尺度的气候波动。上世纪20至40年代是一个相对显著偏暖的阶段,之后的50至70年代,就经历了一个相对冷期。但之后的80年代开始,全球又进入一个变暖的时期。最近几年虽然全球气温没有逐年增加(2010年是最暖的一年,2011年依然偏暖,但比2010年有所减弱),但总体增暖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

  或许像这两篇文章所讲的,我们已经进入了又一个可能持续20—30年的冷期,但这样的冷期也是在近百年全球变暖总体趋势上的冷波动期,其间的冬季可能不会像上世纪80年代后的连续暖冬那样,甚至可能出现超过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寒冷天气,但目前看来这也是变暖趋势中的冷阶段,而不是真正的冰期。至少冰期中冰川范围扩大的特征尚未出现。上世纪50—70年代的冰川范围较16至17世纪真正小冰期时也要小。

  气候变暖在时间上并不均匀,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

  记者:应该怎样科学、理性地看待这样的寒冷天气和全球气候变暖之间的关系?

  张培群:气候冷事件并不意味着全球变暖进入停滞期。

  全球气候变暖以全球平均气温波动式变化、呈升温趋势为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还受到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和气候系统内部调整过程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形成年际(年与年之间)、年代际(十年至数十年周期)甚至更长的波动。从目前的监测来看,气候仍处在变暖的状态之下。

  全球气候变暖在时间上并不是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总体趋势是上升的。现有的观测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因个别地区某个时段出现的冷事件而发生改变。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要闻 时政新闻

分享到:
编辑:吴怡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