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军事  >   正文

海峡两岸共卫东海与南海边疆的几点思考

2014年07月09日 10:19 来源:华夏经纬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两岸共卫东海与南海边疆面临的主要阻力

  东海与南海问题涉及主权争端,涉及多国多方,存在着非常激烈的战略制衡与利益争夺。受当前两岸关系、岛内政治现实和外部势力等多重因素影响,海峡两岸在东海与南海问题上合作面临着不少的阻力、障碍和矛盾。

  第一,主要障碍是两岸长期隔阂形成的对立思维。由于60年来两岸一度长期处于隔绝对立状态,加之20年“台独”分裂势力挑拨离间、李登辉和民进党推行“台独”和“去中国化”政策,两岸在很多情况下不由自主地从政治对立角度判断对方、从“别有用心”角度定位对方、从“防止上当”角度应对对方。受此影响,台湾方面一直将大陆视作其主要假想敌,即使当前两岸关系大大缓和甚至实现了和平发展,但仍视大陆为其最大安全与军事威胁。正如有的学者说,“大陆一天不放松对台湾的政治意图,台湾就不得不心存戒心,而不会脱离东亚民主国家的区域安全架构,台湾也不可能与大陆在政治军事上联手”。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岸要在东海与南海问题上进行合作,共同对付日本与菲、越等国,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近年来,台湾当局避谈统一,很少公开谈及对整个中国疆域的“主权”,往往更为强调和看重实际的“治权”。因而,台湾方面与大陆合作维护疆海疆域主观愿望并不强烈,且存有固有对立思维,这极不利于两岸共同维护东海与南海主权。

  第二,最大阻力是美日等外部因素干扰。美国是东海与南海局势的始作俑者,也是两岸合作交流的最大牵制。在南海,美国先后扮演过四种角色:50、60年代认为“主权未定”,扮演“旁观者”;70、80年代提出“不介入冲突”,扮演“中立者”;冷战后提出应对“新的不稳定因素”,扮演“制衡者”;近两年打着“维护航行自由”幌子直接介入争端,扮演“挑拨者”。在钓鱼岛,美国是最大推手,“二战”后被美军设成靶场;70年代对日私相授受;之后保持所谓“中立”,对“主权不持立场”;近两年立场倒退,不仅认为“管理权归日本”,而且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明显“拉偏架”。美国在重返亚太的大背景下,一直在中国周边制造事端、搞“平衡”,通过表面中立、实质卷入以维护其在亚太事务的主导权。即便近年来两岸关系大幅缓和,美国也表示出某种程度的欢迎和肯定,但美国内心深入并不希望两岸走得过近,其对中国的强大与崛起有着深刻的忧虑和防范。当两岸关系的缓和发展到可能在领土主权问题上进行合作,对美国将是重大的危机和警讯,其必然会想方设法分化瓦解、挑拨离间。特别是在美“重返亚太”的大背景下,台湾在其亚太整体战略中角色与地位将更加重要,美希望保有与维护台湾这一永不沈没的“东方舰空母舰”。可以预料,今后两岸如在东海与南海问题上采取统一行动,将不得不面对美国的阻挠和分化。

  另外,日本和菲、越等相关国也是直接影响两岸合作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日本,最为担心两岸“联手”,认为一旦发生此情形,不但会使其“腹背受敌”,且会改变东亚区域安全架构。日本采取多种手段利诱台湾,分化两岸。日台在相隔17年之后签订“民间渔业协议”,就是日本在两岸关系打入的“楔子”,也是在两岸东海合作埋下的“祸根”,意图是拉拢台湾、牵制大陆,防止两岸组成“联合阵线”。

  第三,现实分歧是两岸在定位、目标和策略上不尽相同。一是战略定位有差异,大陆方面将东海与南海争端视为对中华民族安全与海洋安全的重大威胁,并将日本和菲、越等国视为重要对手;而台湾方面2013年版“四年期国防总检讨”中反映出,大陆虽然是其主要假想敌,却没有将东海与南海争端视为重大威胁,也没有将日本和菲、越等国作为重要作战对象,对相关国家的主权争议更多的是采取应急处理模式。

  二是战略目标有差异,中国大陆的核心目标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和主权完整,并确保中国海洋权益不受侵害,但台湾方面则更多的是为了参与国际社会,彰显作为“主权国家”的实际存在、作为利益相关方在解决问题上的重要角色与影响力。

  三是具体策略有差异,大陆方面希望采取双方或双边模式解决东海与南海问题,反对在多边机制下解决,尤其是坚决反对外部因素介入;台湾方面倾向于相关国家多方参与。这些分歧和差异,不仅将直接影响两岸在东海与南海问题上的合作,而且一旦分歧放大,极易被日本和菲、越等国挑拨利用。

  第四,直接挑战是台湾当局对两岸联手顾虑重重。台湾当局东海与南海政策大体经历了由相对积极到相对消极的过程。蒋介石、蒋经国时代,坚持主权立场,坚决捍卫主权,支持两岸一定程度合作;李登辉时代,初期积极,中后期后退,对两岸合作相对排斥;陈水扁时代,政策混乱,飘乎不定,甚至不惜以妥协退让,换取相关国家支持。进入马英九时代,虽回归国民党传统立场和政策,但对两岸在东海和南海上进行合作顾虑重重,主要归结为“五忧”:

  一是忧被边缘化,由于国际上大都不承认台湾是“主权国家”,两岸又未能对此作出妥善安排,台湾受自身实力影响,害怕在大国相争中失去“话语权”,无法确保自身权益。

  二是忧美国压力,台湾视美国为其政治和安全靠山,时时处处顾虑美方政策,即使面对民族大义,也不敢与大陆轻易联手。

  三忧损害台日及东盟关系,台日为“特别伙伴关系”,日本面对大陆强势反击,采取分化两岸、利诱加警告的策略防止两岸联手,而越、菲又为东盟有影响的大国,因此台湾不敢于与大陆走得过近。

  四忧民进党攻击,民进党是东海与南海合作的最大内部牵制力量,民进党向来反对两岸在海洋事务尤其是领土主权和军事安全上进行合作,台湾与大陆联手很容易被民进党扣上“亲中卖台”、“联中保钓”、“联中反美”的帽子。

  五忧大陆统战,担心大陆有“统战”企图,一旦联手,台湾被迫附和大陆主张。

  因此,台湾当局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多次表态,“两岸不联手”。菲律宾枪杀台湾渔民事件发生后,两岸对联手护渔呼声高涨,但台湾“陆委会”主任王郁琦仍坚持“两岸不会联手护渔”。台湾当局不支持两岸合作甚至表示公开反对,虽有其种种内部顾虑,但对两岸互信却有所损害。即使大陆官方可以对此不予置理,甚至表示出某种程度的理解,但大陆民众在感情上却无法接受。特别是在一些突发情况下,如台湾当局的言行与大陆民众的期待出现大的落差时,将对两岸政治互信甚至两岸关系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冲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