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军事  >   正文

海峡两岸共卫东海与南海边疆的几点思考

2014年07月09日 10:19 来源:华夏经纬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两岸共卫东海与南海边疆具备的有利条件

  东海与南海是中华民族无可争议的领土主权,海峡两岸同为主权拥有方,且在该海域具有共同利益,加之近年来两岸关系持续缓和、政治互信不断巩固,两岸在维护中华民族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上,应当合作而且具有一定的合作条件:

  第一,有初步的政治互信。政治互信是两岸合作的基石。政治互信的高度和深度,决定着两岸关系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影响着两岸合作交流的进程和广度。相较过去两岸军事对峙与政治对抗,两岸关系迄今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和解、和平、合作成为两岸关系发展主流,两岸重新确定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一方面,两岸这个共同基础上,加强高层沟通,密切全方位交流,深化各项合作,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累积了相当程度的政治互信。这有助于赢得岛内主流民意的认同和支持,当然也有助于两岸在东海与南海问题上进行合作。另一方面,两岸重新确立“九二共识”这个共同基础,使两岸在东海与南海合作上具备了政治前提。两岸在维护中华民族领土主权这样具有如此重大共同利益的议题上加强合作,有利于降低彼此敌意与隔阂,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政治互信。

  第二,有相近的立场主张。首先,两岸领土主张相似。两岸均认为无论是从法理上还是历史上,南海诸岛和钓鱼岛属于中国。东海方向,两岸均认为钓鱼岛系日本乘甲午战争从中国窃占,日本无论是以“购岛”还是其他方式染指都属于侵略,是对二战反法西斯成果的公然践踏。南海方向,两岸均认同“以断续线为疆域线”,认可南海海域是“历史性水域”,认为包括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东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菲律宾、越南等国无权拥有南海诸岛。其次,两岸政策立场相向。大陆方面依据邓小平提出的“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思想,1990年正式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基本原则。台湾方面,东海与南海政策核心在于“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和平互惠、共同开发”,并先后提出“东海和平倡议”及推动纲领。总之,两岸主张相同,政策相似,携手合作的政策基础较为扎实。

  第三,有一致的战略需求。从南海看,它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国际航运要冲,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拉马克海峡关键所在。郑和早在600年前就警示国人,“一旦他国之首夺取南洋,华夏危矣”。事实正是如此,中华民族一旦在南海失守,不仅将被切断能源和贸易安全“生命线”,而且将失去500-600海浬的战略防御纵深。从东海看,它地处台湾本岛和琉球群岛间、西太平洋的“第一岛链”,是外海进入中国海域的“跳板”,也是中国进入太平洋纵深地区的“咽喉”。中华民族一旦失去钓鱼岛,不仅将失去整个中国东南沿海方向的战略屏障和战略通道,而且将在海峡两岸安全藩篱上被外人打开新的突破口。而如果两岸的力量能真正联合在一起,不论是东海方向还是南海方向,中华民族不仅将打通能源、贸易和安全通道,而且有能力与任何国家相抗衡,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战略态势,影响亚太地区局势,两岸中国人将从政治、军事、地缘上获得有分量的战略收益,台湾也将获得比目前更有利的战略地位。应对共同的战略威胁,保护共同的战略通道,维护共同的战略利益,需要海峡两岸携起手来,加强合作,确保战略权益和核心利益不受损失。

  第四,有共同的经济利益。不论是东海还是南海,均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庞大的渔业、生物资源。从南海方向看,石油储量高达230亿吨,天然气储量高达26万亿立方米,可燃冰194亿立方米。这是诱使菲、越等国侵权冒险的重要因素。菲律宾内部评估,南海油气资源“足以使菲摆脱贫困状态”;越南将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基本国策”,根据越2007年拟制的海洋战略规划,到2020年海洋经济产值在越GDP中的比重将达到53%至55%。从钓鱼岛海域看,石油藏量上限1574亿桶,超过伊拉克1120亿桶的40%,比美国多出5倍,足供中国使用80年;天然气藏量约8.4万亿立方米,比沙特阿拉伯多出8倍。这对于海峡两岸,尤其是对自然资源极为缺乏、原材料和能源绝大部分依靠进口的台湾来说极为重要。两岸应利用区位、经济与技术优势,加强合作、促进交流,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五,有强大的民意支持。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有志之士就提议海峡两岸应在东海与南海问题上加强合作。近年来,随着东海和南海问题发酵,两岸民间包括民意机构主张两岸合作的讨论与建议迅速增多。2009年11月,大陆退役中将李际均在台北召开的“两岸一甲子”学术研讨会上建议,“两岸不妨先协防南海”。2011年11月,台湾金门大学教授俞剑鸿撰文呼吁,“两岸可在南海断续线建人工岛”。2012年日本出演“购岛”闹剧后,大陆环球舆情调查中心与台湾“旺旺中时”联合进行两岸首次同步民调,54%的台湾民众支持两岸在钓鱼岛主权争议携手合作,台湾民众有48%认为两岸可在南海等对外领土纠纷中携手。去年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后,台湾近70%民众希望两岸合作对付菲律宾。2012年4月,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海峡两岸都有责任加以维护,两岸应当共同开发南海。孙武子说,“道者,令上与民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民心不可逆,民意不可悖。海峡两岸应当正视民意,顺应民意,共同捍卫中华民族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第六,有一定的默契合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海峡两岸在共同捍卫领海问题上曾有过一定程度的“默契合作”。如,1974年1月解放军在西沙群岛对入侵南越军队进行自卫反击战时,台湾军方临时开放封锁近30年的台湾海峡,帮助东海舰队顺利通过台湾海峡;1988年3月解放军对在南海群岛赤瓜礁挑衅的越南海军进行自卫还击时,台方驻军曾在太平岛提供协助;1995年中菲爆发美济礁事件时,台方发表声明支持大陆,坚持历史性水域主权绝不改变;2009年越南等国提出“外大陆架划界案”时,两岸当即进行共同抵制;2012年菲律宾挑起黄岩岛事件后,台湾“立委”视察太平岛,军方在太平岛进行实弹演习,客观上对大陆是一种侧应和支援;去年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后,两岸民间保钓组织遥相响应,两岸官方各自采取反制措施宣示主权,形成了事实上的保钓局面;前不久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后,大陆当即表示“严重关切”进行“强烈谴责”,在“南海实施休渔”,在南海组织军事演习,对台湾方面作出一定呼应。海峡两岸不约而同形成的这种互相呼应和战略默契,本来就是两岸共同捍卫领土主权的战略合作,也是两岸在东海与南海合作互助的有益尝试。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