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特派记者 燕子 杨思萍/文 吴晓平/图
漂浮在海峡碧波里的澎湖列岛渔获丰富,自古就有众多渔民于此讨海为生,16世纪还曾被葡萄牙人称为“渔翁岛”。即使到现在,渔业仍然是澎湖相当重要的产业。晚间的澎湖渔港渔火点点,成为澎湖人日常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图景。虽然渔港众多,但澎湖售卖渔获的市场却只有一个。
每天清晨5点,晨曦刚刚透出云层,鱼市场就活了起来。出海捕鱼的渔船准时入港,忙着将一天的辛劳卖个好价钱。出水的鱼儿、忙碌的渔人、赶早的买家……共同演出着澎湖最新鲜生动的鱼市场嘉年华。
渔民生活
日复一日 丈夫捕鱼妻子卖
澎湖渔民小陈三十几岁的模样,皮肤黝黑,话不多。前天傍晚6点多出海捕鱼,晚上11点回来,昨天早上天还没亮,他和妻子就一起来到鱼市场摆摊了。彩色的是青衣仔,1公斤180元(新台币,下同),红条鱼1公斤800元,黑毛鱼1公斤550元……小陈把收获的几十条鱼摆在摊上,妻子招呼顾客卖力推销,他帮忙宰鱼杀鱼。这样的生活累不累?妻子淡淡地说,澎湖人不都是这样生活的吗?习惯就好。渔民靠天吃饭,只要是晴天都得出海,好在生活还算可以。
渔船靠岸 印尼渔工最欢乐
在澎湖鱼市场紧挨港口的一侧,一艘艘渔船正在靠岸。一个肤色黝黑的红衣小伙子正忙着向岸上搬鱼,几乎没空休息,但脸上还是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其实,他是印尼渔工,据船上的本地人介绍,小伙子20岁出头,来台湾才半年。这艘船上,类似这样的印尼外劳一共五个。在澎湖,比较大的船只都会请外劳帮忙,渔船出海时一个澎湖船长带上五六个外劳就足够了。据船老板介绍,外劳不仅要出海捕鱼,还要给鱼分类、整理鱼网,月薪包括保险在内,大概能赚到2.4万元,很是辛苦。但年轻人体质好,性格也乐观,反而成为澎湖港口的一道青春风景线。
[ 责任编辑:李学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