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黄玉斋(笔名“汉人”)编著的《台湾革命史》书影。
汪会长指出,康有为当时也以举人的身份在京参加会试,他亲眼看到“台湾举人,垂涕而请命”的情形。《康南海先生自订年谱》记:“台湾举人,垂涕而请命,莫不哀之。时以为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以一日二夜草就万言书,请拒和、变法、迁都三者”。康有为起草的呈文本拟于四月十日即《马关条约》批准、换约前送呈。四月初八日,各省举人在松筠庵讨论。当日晌午以后大雨、雷电、冰雹交作,朝廷“将和款盖用御宝”的消息亦在此时传来,于是群议涣散。四月十四日,《马关条约》在烟台换约。
汪会长表示,中国是两岸同胞的祖国。在《马关条约》和台湾举人的呈文里,“割界”和“割弃”的说法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台湾同大陆是连为一体的。
“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参考书本着‘有错必纠’的理由加以调整、修改是很正当的。”汪会长说:我曾见大陆出版的某近代史教学参考书里写“(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日甲午战争结束”。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从1894年六月二十三到1895年三月二十三《马关条约》签订,为期9个月;《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起而抗争,抵抗日军入侵,一直到1895年九月三日日军占领台南,台湾全岛沦陷。台湾人民将“中日甲午战争”延长了5个月又10天。
汪会长特别提到台湾进士许南英、台湾学者洪弃生、黄玉斋等人的著述。
台湾进士许南英随台湾义军坚持抗战,直至台湾全岛沦陷。汪会长向记者展示了许南英的《窥园留草》诗词集。书中许南英哲嗣许赞堃(即著名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写的《窥园先生诗传》写道:“(1895年)九月初三日,日人入台南。……民主国最后根据地台南被占领后,日人悬像遍索先生。乡人不得已,乃于九月初五日送先生到安全港,渔人用竹筏送他上轮船”。《窥园留草》收有许南英的许多抗日爱国诗篇。
洪弃生的《台湾战纪》详细记载了台湾人民抵抗日军入侵的战斗。
汪会长列举了黄玉斋编著的《台湾革命史》中记载的1895-1915年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林大北革命(1895)、刘德杓革命(1896)、陈发革命(1898)、詹阿瑞革命(1901)、蔡清琳革命(1907)、刘乾革命(1912)、黄朝革命(1912)、陈阿荣革命(1912)、罗福星革命(1912)、张火炉革命(1913)、李阿齐革命(1913)、赖来革命(1913)、罗阿头革命(1914)、余清芳革命(1915)。书中还以专章《台湾最近的革命运动》叙述了1915-1925年间的台湾抗日斗争。
“李登辉已是老人,然而他用粗口来辱没台湾人抗日的历史,辱没台湾的抗日先烈,作了一个‘老不更事’的负面示范。”汪会长认为: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应该给李登辉补上台湾抗日史的课程。(《两岸关系》杂志社记者 王亮)
北京台湾会馆收藏的《马关条约》仿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