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6月26日电(记者王海征 李凯 许雪毅)夏日的八闽大地,草木葱茏,鲜花似锦,生机勃勃。
从武夷山麓到湄州湾畔,从龙岩革命老区到厦门经济特区,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到三坊七巷充满古韵的福州……记者一路采访,感受着八闽儿女激情创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滚滚热潮。
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这是中央根据全国工作大局和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着眼两岸关系发生的积极变化和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意见》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定位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从2004年福建省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到如今这一战略上升为国家决策,5年来,福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人们期盼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极。
基建提速发展 海西建设进入快车道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国家‘九五’规划之前,福建的铁路建设在大陆各省份排倒数第二位,人均占有铁路通车量仅比西藏多。这几年福建铁路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林锡能说。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福建出省的铁路只有一条时速60公里的鹰厦线,交通这块“短板”极大限制了福建的发展。如今,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提速发展,交通先行。
“5年来,福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超过1949年至2003年的总和,铁路出省通道增至4条;高速公路建成了主干网,通达所有设区市,并形成了以福州、厦门港为起点通向内陆的两条主通道;福建沿海港口被确定为全国5大沿海港口群之一。”林锡能说。
从2004年起,福建先后开工建设了温福、福厦、厦深、龙厦、向莆等5条时速超过200公里的高速铁路,并从今年起每年交付一条使用。同时,新一轮十大铁路项目也已正式启动建设,最终将形成6000公里的“三纵六横”海西铁路网。
“随着温福、福厦铁路今年开通,福建铁路将从单向、低速状态进入快速、全面发展时期。”福建省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俞开洋说。
作为国家“四纵四横”客运专线沿海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温福铁路、福厦铁路等高速铁路将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和长三角、珠三角,把东南沿海10多个城市和20多个港口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此同时,福建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新跨越,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767公里。总里程6100公里的“三纵八横三环三十三联”海西高速公路网正在加快建设,它将大大强化“对外开放、对接两洲、拓展中西部、服务祖国统一大业”四大综合通道建设。
福建的大港口建设也如火如荼进行。福建省交通厅根据《意见》进一步调整加快发展目标,提出力争港口年均完成投资100亿元,新增年吞吐能力2.7亿吨,2012年形成3个亿吨大港。加快建设福州、厦门、湄州湾港等20万吨以上深水航道,加快促进海峡西岸港口群的形成。
记者在厦门采访获悉,作为海西航运物流中心,厦门港的海铁联运业务已覆盖福建永安、三明、邵武,江西鹰潭、永州、醴陵、南昌,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下一步,依托将相继建成的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和厦深铁路,厦门港将进一步协调铁路部门加大对海铁联运的支持,开通厦门至赣州等地的“五定”班列,逐步形成以港口为枢纽的内陆集装箱输运网络体系。
与此同时,厦门港加强与台湾台中港、高雄港、基隆港、花莲港的交流互动,积极将台湾-厦门-内陆的运输渠道建设成为运输成本低、费用省的黄金通道,把厦门建设成为内陆地区对台运输的重要门户。
伴随着大通道建设,能源建设如火如荼。电力总装机达2626万千瓦,包括接收站、输气干线、燃气电厂及城市供气在内的福建液化天然气(LNG)总体项目部分建成,宁德、福清核电站已于去年相继开工建设,创下我国单个省份一年内连续开工两座核电站的记录。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是海西发展战略定位之一。通过大力加强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福建正逐步把一系列制约海西发展的瓶颈变成基本适应条件,海西建设基础更加厚实,海西构筑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的优势不断得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