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25日在福州举行两会恢复协商以来的第11次会谈。双方签署了《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
正如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会见林中森一行时指出的,两会“会谈签署的两项协议,是两会协商的新成果,是两岸关系的新进展”。两会第11次会谈签署的两项协议,其中以“两岸租税协议”最引人关注。我们知道,“两岸租税协议”的商谈,启于2009年,至今日正式签署耗时5年,对于这份自两岸制度性协商以来一波三折、命运多舛的协议,有的媒体干脆用“终于要签了”为题,可见这份为促进两岸相互直接投资、避免两岸贸易双重课税的协定有多重要。
“两岸租税协议”,有利于密切两岸经济关系,其一旦正式施行,将有效降低两岸间从事投资与贸易的相关企业与个人税收负担。福州台商协会会长陈秀荣用“鼓掌欢迎”来称赞这份协议的签署,而在厦台商廖惠正则以“过了那么久时间终于要盼到的”来表达喜盼之情。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两岸贸易额达908.2亿美元,而同期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180个,实际使用台资金额为9.2亿美元。总体来看,当前两岸贸易仍延续平稳发展态势。有人估算过,签署两岸租税协议,台商每年将因此减轻税负几十亿元,而台湾税收的净增额可能将达上百亿元以上;可谓台商减税、“国库”增收!此外,有分析称,依据新签署的租税协议,外资借道台湾再往大陆投资,其享受的租税优惠相当可观,对于增加台湾投资环境的吸引力相当有益。
我们知道,租税问题是近年来两岸的一个热点,两岸经贸关系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加上两岸人员往来的日益密切,两岸财税制度对于双方普通民众及企业权益的影响可以说是日渐加深,关系越来越紧密,这也是两岸商签租税协议为何持续呼声高涨的原因。假如要评价本次两会会谈签署《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的积极意义,笔者以为,对于密切两岸关系至少有三个层面的正向效应。
一、经济层面。首先,两岸基于历史原因,“独特”的税收管辖权使得投资所得与个人所得等方面,不可避免会出现重复课税;而这次签署的租税协议,约定了对两岸经济往来中产生的各类所得的征税权限和优惠税率,并明确了当双方均对一项所得征税时各自采取消除双重课税的方法,承诺给予对方居民非歧视税收待遇,这无疑减轻两岸企业的税负,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也将增强两岸投资环境的竞争力。其次,有助于增加财政收人。受消除重复课税影响,两岸尤其是台湾税基将有望扩大;而租税协议带来的平衡或增加税收收入效应,对于经济成长的促进作用也是可见的。
二、制度层面。“两岸租税协议”,有益两岸双方税收制度的完善,通过加强税务合作,将大大促进两岸在税收领域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将来两岸形成互赢互惠共同市场的财政及税收问题商讨提供重要指引。
三、密切两岸关系层面。“两岸关系虽遇波折但仍砥砺前行”,海协会会长陈德铭在福州讲的这句话,意味深长!我们知道,两岸ECFA达成之后,有关货品贸易、争端解决、租税协议等议题的协商谈判,对于加强两岸经贸领域的合作与往来、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活力,以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和造福两岸民生福祉都具有相当重要意义。2014年,由于台湾岛内政治因素介入,特别是反“服贸”风波的影响,使得一些有利两岸互利共赢协议磋商和签署进程有一定的迟滞,无法尽快转化为促进两岸经济成长和民生福祉的现实成果。
这次两岸租税、飞航两个协议的签订,说明只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能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两岸企业和民众也能更多地从两岸制度化协商推进中收益。我们希望协议签署后,加快推进其生效与落实,尽早发挥效用,尽快让这些两岸制度安排的红利转化为造福海峡两岸民众的现实成果!(中国台湾网特约作者:王振峰)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