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教师节里的“焦虑怪圈”尽快消失

时间:2015-09-10 13:23   来源:中国台湾网

  “给不给老师送礼?”“如果送,送什么合适?”——这些每年都会成为教师节里的热门话题,今年又如期上映。尽管现在有了教育主管部门严禁教师违规收受礼金的大背景,有了许多家长观念上的悄然变化,但仍有不少家长在这一天产生了焦虑感。

  比如这位,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他在新班主任家访时给老师塞了个红包,结果被拒绝了。但拒绝完了,这事却还没完,因为老师在推挡中说了一句“不用客气,来日方长”,家长于是陷入了纠结。你说老师这话是让我以后再找机会单独送上礼物?还是在告诉我送红包完全没必要?话题上网后,网友们也是讨论无果。这位家长的焦虑症也就更严重了。

  与此同时,笔者也在网上看到了一份调查显示,虽然家长们对送礼意见不一,但老师们对待教师节礼物的态度却“意外”的统一,均表示教师节期待收到祝福,但是最重要的是心意。在广东一所小学担任班主任的朱老师在网络分享的自己一段心得获得了不少家长点赞:“我们背后要付出多少汗水,可能外行人完全无法知晓。他们甚至对我们行业有误解,揣测我们收了多少红包。其实我们只希望在这一天得到大家更多的肯定,或者微笑地认可我们的付出,或者可爱的孩子们自己亲手制作的一张简陋的贺卡而已。”

  原来,老师们在这一天也跟家长一样内心有很多担忧,他们害怕遭到外界误会,他们希望得到外界的尊重与理解。看来,在老师与家长之间建立一座能够充分沟通的桥梁,很有必要。

  这座桥梁当然必须建立在我们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老传统上——尊师重教。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中国就提出了“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我国第一个老师节始于1985年,设立这个节日,目的就在于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而绝不是为了给家长和老师带来烦恼。如果原来应该让老师们开开心心的教师节变成了“教师劫”,如果老师们的职业尊严在这一天遭到家长们的质疑,那设立教师节的意义何在?所以,真正的“尊师”,应该是不用家长送礼来表达出的“尊师”;真正的“重教”,也绝不是靠金钱的重量带来的份量感。

  我们相信,绝大多数老师和绝大多数家长都是满怀着善意来看待教师节的,但每年这一天发生的这些纠结,两个群体间的相互猜测甚至是互相折磨,都会不出预期的同时上演。诚然,这有整个社会风气需要净化的大背景,而一过程需要制度建设,更需要包括老师和家长在内的所有人的自我约束。人与人的信任建设,从信任教育、信任老师开始,不好吗?

  愿今后的教师节,不再有这个老师和家长集体陷入焦虑的怪圈出现。(中国台湾网网友:郭冰)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