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幕揭露:反服贸谁被绑架谁悲哀?

时间:2014-07-01 15:36   来源:中国台湾网

  服贸协议是一争议性议题,民调显示支持者及反对者不相上下;且“程序争议”大,“实质争议”较小。这场学运使民众有了聚焦于争议的机会,但服贸协议的法制结论为何,仍须待“民主”机制决定,不能决定于任何“民王”的命令或挟制。

  学生之所以能占据并挟制“立院”,其实是因政治上的宽容与投鼠忌器的现实顾虑;但就“民主法治”言,这样的行为绝无正当性。若学生竟将这种“民王”行径视为“民主”,不啻是在试探人民的善意与耐性。

  试观江宜桦和马英九先后发表公开谈话,却顾忌着学生的愤怒和不满,无法提出强而有力的主张。其中一个明显的问题,是马当局一直未能将社会上支持服贸的沉默力量当成后盾,却让自己的神经被学生掐在手里。然而,支持服贸协议的人呢,他们也是“人民”或“公民”,但在学生高呼“人民反对服贸”的声浪里,他们却被化为乌有了。

  反服贸学生团体占领“立法院”运动持续虚耗台湾的社会成本,让原本沉默的大众,决定不再沉默。这些日子以来,“立院”学生口口声声要马当局听听“人民”的声音,而另一种“人民”的声音出来了,学生是否也该倾听?

  事实上,集会自由保障的是“和平集会”,以不妨碍交通、秩序及他人权益的意见表达为前提,而不是无限制的冲撞或占领。在民主社会,无论有无《集会游行法》,也不论是“许可制”或“报备制”,没有任何社会能容许群众闯入“政府”机关,占据空间并妨碍其运作!

  而这次学生群众占领“立法院”20多天,甚至冲撞“行政院”,不仅逾越集会自由保障的范围,更会动摇社会大众对集会游行的信心。集会自由需要公民素养,方不致高喊反服贸,却不知服贸何物;强调“捍卫民主”,却从校园到网路都凝塑了不容异见的氛围;标举“公民不服从”,却徒见挑战法律的“不服从”,而未见理性负责的“公民”,在在体现了过头的台湾民主的悲哀!

 

共 10 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