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传播载体的谣言此起彼伏,特别是与“吃”有关的话题,更成为网上谣言的重灾区。五花八门的食品谣言为何屡禁不止?公众听到这些未经证实的传闻为何总是心里发慌?怎样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让人们吃得放心?(人民网5月5日)
“小龙虾实为小虫虾”“无核葡萄抹了避孕药”“吃大盘鸡能感染禽流感”……统计显示,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食品安全领域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食药监总局4月17日举行的通气会上,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表示,要加大对食品安全谣言制造者的处罚、追责力度,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使谣言无处遁形。
“舌尖上的谣言”蔓延泛滥,更与打击乏力所造成的造谣成本极低息息相关。一个谣言可以导致一个行业受损,这些行业累加的结果就构成了数量庞大的社会成本。其实很多谣言是可以避免,尤其是那些屡驳屡兴的谣言,除了官方要加快权威信息的公布及时辟谣外,还应加强有关知识的普及,以及强化对网络的管理,打击谣言点,综合下手才能遏制谣言的产生和泛滥。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不但需要多部门联合打击网络食品谣言,尤其需要工商、公安、文化、信息、产业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联合执法,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全面整治和规范消费市场秩序,确保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需要采取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以及宣传教育在内的一系列综合手段来完成。要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全面规范网络消费市场秩序,严厉惩处和打击那些造谣者、谣言传播者、囤积居奇者以及投机商的违法犯罪行为和不法分子,切实维护好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当下,重拳惩治食品安全谣言该动真格了,补齐法律短板健全查处机制,加大遏制惩处的力度,这些基础性工作必须进一步巩固加强,打击“舌尖上的谣言”再无退路可走。一些人对“舌尖上的谣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小谣言带来的社会大危害绝不能等闲视之。
严惩网络谣言给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多一层保障,少一份虚假。彻底铲除网络食品谣言滋生的土壤,真正让食品行业谣言无藏身之地,全面净化网络风气,优化网络环境,建立诚实守信、健康文明、规范有序的网络秩序,切实维护好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中国台湾网网友:南广富)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