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中欧、中亚班列的开行,搭建了国际货运班列“大动脉”,让“中国制造”走出国门,也让海外产品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截至目前,包括武汉、西安、乌鲁木齐在内,中国24座城市已开通中欧班列线路46条,到达欧洲11个国家的24座城市。进一步实现中欧之间的道路联通、物流畅通,推进了“一带一路”建设。
梦幻般的龙尾摆动,荡起缤纷色彩。中欧、中亚班列就像是两条过江的东方神龙,背负满载货物,衔着世界人民的期盼,领跑“一带一路”,穿梭在中欧、中亚广阔大陆上,建立起超远“传送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运力保障。
“一带一路”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首次提出,这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更是一种继承古人丝绸之路的“升华”。这项涉及60多个国家(地区)、惠及全球半数人口的计划宏伟而年轻,并在沿途各个地方都能找到对接的伙伴。在这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上,随着中欧、中亚班列的开通,互联互通的现代交通和物流的基础保障,吸引了更多企业的入驻,形成产业生态链,促进了区域融合,形成了人口集聚的“经济带”。
近年来,中国铁路总公司充分发挥铁路安全、运费低、时速快的优势,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建立境外项目趋势研究机制,推进各国铁路合作建设。如,“渝新欧”是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于2011年在重庆诞生,让中国内陆出口欧洲的货物比海运快了20多天,近乎“夸张”的压缩时间能力,使其牢牢占据中欧班列的主导地位;且随着时效的增加,运输成本仅占空运的十分之一,海关检查的流程也变得便捷。极大地满足中欧国家之间日益旺盛的商贸需求,成功建设双向“传送门”,让更多的“中国制造”远销他国。又如,2013年11月首发的中亚班列“长安号”,源源不断将“中国制造”运送出国门,使西安到阿拉木图只要6天,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干线。这不仅是一种商品贸易的交流,也是外国文化、技术的沟通与学习,更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传承,让世界人民都尝到了国际货运的“甜头”。
与此同时,铁路部门还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国际铁路组织的双边、多边交流合作,进一步丰富合作内涵,提升合作质量与人文基础。建立国际铁路联运合作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措施,继续打造中欧、中亚班列品牌,加大班列尤其是回程班列组织力度,提高国际运输能力和效率,构建与“一带一路”建设相适应的铁路国际物流体系。
国际货物运输班列能够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而“一带一路”亦能反哺于国际货物运输班列。中欧、中亚列班依靠“一带一路”的红利实现了大国之间的共赢,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加快了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
如今中欧、中亚班列逐渐兴盛,像是数条东方神龙在中欧、中亚大陆上舞蹈,舞起阵阵“中国风”。中国和欧洲间的距离也将因双向“传送门”而逐渐缩短,中欧、中亚班列正以其独特的道路联通、物流畅通的方式演绎着强国交流的“速度与激情”。(中国台湾网网友:蒋中明夫)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