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网友快言

“砂场老将”不只是铁路人的荣耀

2017年04月19日 18:3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武汉铁路局襄阳机务段上砂工刘久胜28年为机车上砂3800余吨,相当于一铲一铲地装满了一列火车;28年,他经手了2200多台机车近2万个砂箱用砂,被人誉为“砂场老将”。(4月18日中国青年网)

  刘久胜“砂场老将”的来由绝非徒有虚名。首先,刘久胜从事上砂工这个工作岗位本身就是件苦累活。在他日复一日给机车上砂作业中,他必须马不停蹄地推砂、上砂,休息时间很少,且因为机车入库整备时间很短,有的甚至不到20分钟,致使大部分上砂作业都是在晚上。从上砂任务质量来说,上砂工一个晚上要为20多台机车补砂,还要保证一台机车8个砂箱必须都保证有三分之二的储砂量,上砂要求迅速、精准。正是在这个艰苦岗位上,刘久胜一干就28年,试想,没有吃苦精神作基础,他能在这个岗位上一路坚持下来吗?

  其次,刘久胜上砂作业认真、细致。他严格按照工艺上砂,每一个环节都严之又严,从不马虎。普通的砂子在他这里要过“四关”才能使用。“选料”过程中,只要砂子不合格,他就拒绝上砂,并将情况上报管理层。“晾晒”过程中,他利用晴天及时将专用的湿砂晒干。“烘烤”过程中,他将晒干的砂子铲入烤砂机中烘烤。“入塔”过程中,他将合格的砂子注入一个个砂塔之中,保证不受污染。同时,上砂看似拼体力,更多的还要凭记忆力。尽管进入整备场的机车不停地移动,多条整备线,有进有出,但他能准确记住哪台机车上了砂,哪台还没上。每次铲砂时,他都要仔细检查,看看有没有异物,哪怕是一颗小小的铁钉也难逃刘久胜的“法眼”。

  此外,刘久胜上砂作业善于改进工艺。在铁路机务段由内燃机车向电力机车转型期间,上砂工每天给机车上砂前,先要把存放在砂房的干砂往小推车上倒转1次,然后推车至整备场的机车旁,进行上砂作业。面临本来一天8吨砂的工作量经过倒转成了16吨,刘久胜开动脑筋,在反复琢磨后,他向车间领导提出了建制砂塔的建议,实现自动下砂至小推车,降低了劳动强度。没有平时工作经验的积累,没有对工作岗位特点、规律的把握,提出建议、改进工艺自然无从谈起。铁路部门各个岗位都有它的功能作用。上砂工以其具有可以防止列车“坡停”、提高运输效率的功效,足见也属铁路一个重要岗位,换而言之,像刘久胜这样一名普通上砂工,和千千万万的铁路职工一样,他们都是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履行职责,而在刘久胜这位“砂场老将”身上,他的平凡之中,闪耀着吃苦奉献、认真细致、精业创新的光环。勿需置疑,他是铁路人的好典型、好榜样。

  然而,这名“砂场老将”不只是铁路人的荣耀。时代引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时代呼唤更多的“砂场老将”立标打样。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当下,我们向刘久胜这样的“砂场老将”致敬,就要自觉向先进看齐,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主动作为,成就未来。(中国台湾网网友:文健生)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