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常州毒地”事件以来,土壤污染防治备受各界关注。11月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环保法执法检查报告,进行专题询问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明雯提起了“常州毒地”事件,她发问:受污染的农用地,特别是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及工业污染地块的治理和用途管控中存在着哪些困难和问题?(11月6日《中国新闻网》)
对于王明雯的发问,在场的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住建部部长陈政高都从自己部门职责的角度做出了回应,表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好好治理毒地。治理毒地是重要的事情,但是对于我们普通公众而言,更为关心的是,这些毒地的危害是不是能不再侵扰我们的利益。也就是说,在治理的时候,如何确保这些毒地不再危害百姓?
对于毒地的治理是必须的。但是在治理毒地的过程中,毒地却依然在危害着公众的利益。具体来说,和百姓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毒地庄稼”现象。很多地方也开始关注毒地,也开始治理毒地,可是,很多毒地还没有治理好,甚至还没有开始治理,就已经被“利用”了,最为严重的的就是在毒地上种植庄稼的现象。
前段时间,就有知情人士透露,作为粮食大省的河南,一些粮食作物就是生长在毒地里的,这些粮食里能检测出有毒有害的成分,但是这些粮食却变成了百姓餐桌上的馒头、米饭。无疑,这才是最需要关注的地方。延伸了来说,在毒地里长出来的还不仅是稻谷、小麦,还有很多老百姓离不开的蔬菜。试问,当这些毒地被如此“利用”的时候,百姓的舌尖安全、舌尖健康还如何维护?
强化对毒地的管控,目前需要做的事情是,加大调查的力度,加大检测的力度,尽快绘制一张“全国毒地地图”,在地图上标注出毒地的范围,并且要将这张“毒地地图”进行广而告之,让百姓能够在采购粮食、蔬菜的时候回避这些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在加大毒地治理的时候,要坚持一个底线,在毒地治理还没有达到标准的时候,这些毒地绝对不能用于农业生产,这应该是一个最起码的底线,否则的话这种危害就不是小问题了。毒地要么是有害工业的废弃之地,要么是被工业污染的土地,都是不能用于农业生产的。
这还需要给地方政府施加更大压力,不能让他们为了所谓的“治理政绩”,就火急火燎简单治理毒地,就用于粮食生产、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只有国家监管部门验收合格之后,确保万无一失了才能考虑继续用于农业生产。让我们更为担心的是,目前究竟还有多少毒地还没有被发现,上面还依然长满丰茂的庄稼?
把重污染土地划到基本农田范围之外,才是最需要做的事情。关注“毒地治理”很重要,当务之急的事情是要确保“毒地上不再有庄稼”。民以食为天,我们不要“毒地上长满庄稼”,这是生命健康的维系底线。(中国台湾网网友:郭元鹏)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