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的课题组,发表的一项关于我国城市自来水消毒副产物的测试结果引发了关注。报告显示,全国多个城市水中含有健康风险很大的消毒副产物类别,并呼吁要引起重视。在研究报告中,“致癌”的字眼引发了人们不少的忧虑。(10月17日央广网)
自来水中含有的亚硝胺等物质与中国某些区域的消化道癌症密切相关。自来水中含有亚硝胺,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既然已经检出了这些“致癌”物质,就是含量再少,对身体也肯定是有害的,但危害到底有多大,有关部门有必要向民众说清楚、讲明白。
最关键的是,有关部门怎么样祛除自来水中的这些“致癌”物质,让民众吃上放心水。现在,我国从水源头到水龙头还存在着多头管理的问题,自来水在进入水厂之前的检测一般是由环保部门来做,出场的水,是由卫生部门来做。这两个标准实际上是不对等的,必须要改变一下,要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另外要完善我国饮用水安全指标,尽量避免一引起应检测的指标被遗漏。目前,我国的自来水标准虽然号称符合世界水平的标准,但一些指标也许不在检测之列,如果不是清华这个课题组本次检测出了亚硝胺、亚硝基二甲胺,普通老百姓恐怕到死也不会知道水中还含有这些“致癌”物质。
针对“自来水检出致癌物”的种种讨论,其实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国民的科学素养及其谈论问题的专业深度。而一个尴尬的现实在于,即便从科学原理、逻辑推演等等角度出发,各方一再论证了“自来水或致癌”的荒谬性,可是不少人还是本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偏执心态,陷入了一种“受害者”的恐慌情绪之中。至此,一切几乎无解。
“自来水中检出亚硝胺”、“亚硝胺可能致癌”,倘若幼稚地将这两个结论简单叠加,无疑会得出一个无比惊悚的判断。当人们被各类有毒食物摧残久了,便无限迷恋于某种“零风险”理想化状态。但不考虑技术上的实现难度,不考虑一系列的成本投入,这种种“诉求”显然毫无立足点可言。一个成熟的现代公民,必须习惯于从定量化的精准视角去判断所谓的“安全性”,而不是将模糊式的“致害关系”无限放大。(中国台湾网网友:王召)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