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苏州阊胥路,一名65岁的大妈雨天骑自行车时,不慎摔倒在马路上,造成腿骨骨折,结果在10分钟的时间里,路过的上百辆汽车和几十名行人中,没有一人上前去扶她,甚至她对着围观者大喊“是我自己摔倒的,我不会讹你们”也无济于事。最后,还是一名开车路过的小伙子,停车跑过来报警并扶起老人。(现代快报10月30日)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情结,是中华儿女助人为乐、伸张正义的优秀品质。但是在一次次“扶不扶”的争议中,人们的价值观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阴影,难以找到心灵的明灯。之所以如此的难以抉择是因为善良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谋取利益的手段,刺痛了好人的心。但是,正如春晚小品中说的:“人倒了不扶,人心就倒了,人心倒了我们想扶也扶不起来了!”
扶起摔倒的“人心”,制度是最好的“拐杖”。见义勇为是一种常识,但是却成了奢侈品,这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都的悲哀。尽管扶不扶只是道德层面的价值取向,但是需要硬性的制度来保护人性的光辉。制度是嫉恶如仇的“刽子手”、“清道夫”,惩治一切罪恶。但是,制度更应该成为好人的“保护伞”,在费尽心思对付坏人的同时,让好人不吃亏、不心凉,用制度的“拐杖”激起向善的力量,撑起人性的美好。
扶起摔倒的“人心”,教育是最好的“向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彭宇案产生的蝴蝶效应在社会上掀起了层层涟漪,在扶起的巨大危险下,人们成为冷漠的看客。正所谓“心灵不种庄稼,它就长杂草”,“摔倒”这一道德绑架问题不能单靠制度救赎,解铃还须系铃人,扶不扶争议的终止在于人心。人生,幸福不是目的,美德是准绳,加强美德教育,修剪树苗分出的枝桠,给人心一个最美的形状,给社会注入善的力量,为迷茫的人指点迷津。
短暂而又漫长10分钟,冰凉了老人的心。但是后来的小伙子,却带来了满满的希望。我们也更加盼望着,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卸下心灵深处厚重的“盔甲”,勇于伸出双手,将爱心与温暖播撒到整个世界。(中国台湾网网友:刘霄鹤)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