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蓝翔技术学校的宣传广告曾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的苦心经营下,蓝翔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声誉。而近来,随着商丘市天伦花园的“副校长带学生跨省群殴事件”持续发酵,各路媒体频频曝出更多猛料,“派卧底抢生源”、“管理严苛、以罚代管”、“学生退学遭老师群殴”……起初由家庭矛盾引发的战火已逐渐蔓延到了学校办学、管理的其他方面。
随着社会目光的迅速聚焦,内隐矛盾集中井喷,众多内幕曝露人前。一时间,蓝翔技校陷入了严重的舆论危机。而媒体曝光的种种所谓“黑幕”,蓝翔并不是独例。在这里,整个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生态可见一斑。
相较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与盛行,在中国,职业教育始终处于一种弱势状态。这种弱势表现在多个方面:基础建设、办学能力、师资水平、办学规模等等。基于这种种原因,大多数的中国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中学习。在普通教育的强势竞争和社会低认同度的双重压力下,为了维持经营,招生、盈利成了部分职业教育机构最看重的办学目标。“车站公然抢生源”、“虚假就业”、“退学遭威胁”等种种负面新闻层出不穷。
而另一方面,高速运行的职业教育快车正以跨越历史的态势呼啸而来。数据显示,2003-2008年,中职、技校、高职在校生超过3000万;2009年,中职招生规模达到860万的历史新高;2010年的招生目标为830万人;2012年,这一数据是800万。(数据来源:光明网2009.6.24《职业教育何时走出招生困境》、中国新闻网2010.11.26《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已达820万》、新华网2012.6.13《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预计招生规模800万人》)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在这样庞大的招生量面前,整治职业教育本身的种种痼疾更加显得刻不容缓。放任其带病发展,不仅对学生不利,对学校不利,也是对整个社会人才供应的不负责任。如何规范职业教育管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长期重“量”不重“质”的矛盾,理应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最重要的议题。(中国台湾网网友:王艺杰)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