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10时,在沈阳二四二医院抢救室,孙素贤老人躺在病床上,意识处于模糊状态。医院诊断为坠积性肺炎、呼吸衰竭、缺血性脑血管病。(10月30日北京青年报)
近日一则86岁老人服用安眠药后摔倒的新闻备受关注。经调查发现,该名老人刚刚入院11天,敬老院的看护因为老人闹腾,在征得家属同意之后,给老人服用了安眠药。可服用一片安眠药的效果不好,随即第二天又在老人的饭里增加了两粒剂量,结果酿成了老人摔倒被送医院的“惨剧”。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人生惨剧,可能我们习惯性的思维,首先要追究一下管理者的责任。可笔者不禁要问:老人的子女们,你们就能没有责任吗?难道不应该好好照顾自己的父母,履行自己的赡养义务吗?
平心而论,每个子女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老有所依,安度晚年。然而当下,一些作儿女的尽孝方式非常简单,定时给老人打生活费,逢年过节时给老人买一些新衣服、买补品,认为物质方面充足,父母就能快乐,很少去关心老人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其实,在物质相对发达、社会保障日益健全的今天,老人们缺的并不是吃穿,他们开始追求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晚年生活,更希望得到的是精神上愉悦感和充实感,害怕的是无人过问的孤独生活,他们需要的恰恰是子女的陪伴。初住敬老院的86岁老人因故土难离的情感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偶尔“闹腾”一下也是人之常情。作为敬老院的看护应该充分理解老人的心情,做到细心的交流,让入住的老人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而作为子女的家属也应该密切的关注老人的精神世界,及时发现老人初到敬老院的种种不适应,当看护说到老人“闹腾”时应引起高度重视,不能认为将老人送到敬老院有人看护就万事大吉。殊不知,对于老人而言,再好的看护也比不了子女的陪伴。
在笔者看来,百善孝为先,诚然,作为子女的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可能像古人那样常伴父母膝下,但是隔三岔五地到父母家吃个饭,摆摆家常也能让老人感到非常愉快。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尽我们一切所能来报答父母几十年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有句话说得好“子欲养而亲不待”,赡养父母是我们的责任更是义务。别让我们的父母等太久,让我们的孝心即刻启程,不要等到父母离去的那天再追悔莫及。(中国台湾网网友:李珊珊)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