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学校自主招生防止腐败

时间:2014-06-10 15:48   来源:中国台湾网

  自主招生沦为“点招”通道,尽管教育部明令禁止“点招”,但一些高校仍然会留出机动名额,对教职工子女、“校董”子女实行特殊录取。在一些高校,每人每年给高校捐资便可成为“校董”,获得相应“点招”指标。一企业主称,他是某知名高校的“校董”,每年向这所高校捐100万,作为回报,每年学校招生时就会给一个指标。“这个名额可以给自己的孩子、亲属用,也可以送给生意合作伙伴或有所求的官员。”(6月9日《新京报》)

  在这个环节里,我们其实不该把太多的口水吐到“校董”的脸上,口水原本就不多,还是节约了吐到该吐的地方。表面上看,是“校董”在掀起风浪,其实不然,“校董”也是有付出的,他们每年捐款100万。既然可以花钱买个“校董”干干,既然可以收获“校董”的美誉,还可以换来实际的果实,有钱的企业家不买个“校董”干干岂不是傻子?

  你想,上大学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校董”手里有了名额,就可以拿着这些珍贵的名额去送人情。而这个人情会是白送的吗?自然可以送给官员,还来期盼的项目,自然可以送给合作伙伴,以期继续合作下去。这些企业家都是精明的,他们的钱不会白花,换取的利益远远大于自己购买“校董”身份的投入。

  是“校董”因为自己“太懂事”造就了高考的不公平,而背后的问题是这些高校太势利,是监管部门不干事。按照,有关规定,高校已经取消了所谓的点招,那么这些依然在点招的学校为什么就没有人监管?而另外一些学校虽然没有点招了,却把点招融入到了自主招生里,我们的监管部门又去哪里了?

  最为关键的是“校董”的形式是不是允许存在?如果说,实施“校董”办法的是私立大学,这还能够说得过去,毕竟私立大学是私人的,他们创办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吸收董事是壮大自己的方式之一。但是,即使是私立学校吸收董事,也不能为害其他考生的利益。因为私立学校的存在也是得益于政策的,也是需要在招生中坚持公平原则的。而问题是,这些吸收“校董”的学校很多都是名牌大学,很多都是政府投资的大学。对于这样的大学来说,吸收“校董”本来就应该是被禁止的。学校的开支来源于政府,学校的建设来源于财政,教师的工资来源于国家。这些国家建设的学校,吸收“校董”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他们吸收“校董”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说白了,去掉种种环节,这些学校都是拿着公共资源在做生意,在出卖别人公平上学的权力。每年的招生名额是固定的,这些学校拿出部分名额用于点招,用于所谓的自主招生,实际上就是在出卖公共资源。

  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多发,今年高考前夕,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受贿罪被逮捕。经查,蔡荣生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不知道这起案件中,又有多少“校董”在牵线搭桥?

  不是是“校董”太懂事,其实是监管没有管好该管的事!(中国台湾网网友:郭元鹏)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