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主食文化推进主食工业化生产供应

时间:2014-06-10 15:29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堪称经济社会文化统一体、自然美食家庭亲情传承的混合,味蕾的品尝只是初级,深层次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家庭的和谐相处,厚德载物,各得其所,交融互动,浑然天成。诚如舌尖第一季主食的故事所说,主食是一切美食或食物的本源。

   主食是指供应城乡居民一日三餐消费,满足人体基本能量和营养摄入需求的主要食品,其质量数量以及供应,涉及亿万家庭。主食自古到今天,内容几多变化,从2000年前,五谷的排序为稻黍稷麦菽,而今天中国粮食产量的前三位是稻谷、小麦、玉米。我国粮食转化的主体是主食,转化的载体或者说主渠道是主食加工,主食是民族文化传承和振兴的载体,是农业资源转化的主要渠道,是当前及今后扩大居民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渠道。

  主食承载着数千万年来,人类赖以生息的生命本源,生存基础和条件,越来越被人重视,并上升为国家新战略,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口粮仅指稻米和小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粮食部门就提出大力发展粮油食品生产,食品产量是当时粮食部门的重要考核指标,可谓风行一时,当时的粮油食品主要是面条、油条、糕点等,只是面粉的初加工,进入九十年代,基层粮所和粮店主要开展馒头的加工供应。但是好景不长,随着粮食流通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原先的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大多改制转型,国有粮油食品所剩无几,粮所大多变卖,城镇粮油供应企业全部改为民营,多数不再供应粮油和加工主食。

  主食市场良莠不齐,多年来问题频发,出现过染色馒头、链球菌超标的速冻食品,也出现过滥用增白剂的馒头,不一一列举,主体渠道放开后,小摊点、小作坊普遍,流动性强,卫生质量不能保证,执法覆盖不了。主食工业化生产滞后,粮油加工企业规模小、层次低、科技含量低下,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一些洋快餐充斥国内,氢化油的使用,反式脂肪酸问题频现,这些都是对主食供应的冲击和带来的新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粮油食品加工供应网络全部打破,不复存在。目前城乡居民主食供应在市地以下城市杂乱无章,市场紊乱,良莠不齐,以家庭完成和个体加工为主,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要求主食供应营养化、便捷化,因此洋快餐大举进入国内,中式快餐因粮食供应企业地位和作用的缺失,虽几经努力,也是力不从心,显得苍白无力,难以抗衡被称为垃圾食品的洋快餐,真的是中式快餐不好吃吗,不是,而是在主食供应产业发展方面,缺少科学规划,没有作为一个产业来抓,再加之市场监管不力,供应网点不成系统,质量不稳定,中式快餐始终发展不起来。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日前国家有关部门依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2008-2020年)》组织编制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首次将中国主食工业化单列为一项发展任务。粮食部门应当顺应形势的变化,转变思路,搞好粮食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主食社会化生产和供应,发展快餐连锁经营恰逢其时。

  要高度重视粮食加工转化,发展主食社会化生产和供应。各级政府应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逐级制定和谋划好粮食加工发展规划,认真吸取以往各地一窝蜂上居民早餐工程,缺乏论证和规划,建成后疏于管理的教训,很多市长早餐工程虎头蛇尾,草草收场。要在财政预算中列支粮食加工转化和主食社会化供应的专项资金或者是启动资金,依托国有粮食企业,采取土地置换、退城进郊、腾龙换鸟等有效手段,整合网点资源,发展主食工业化生产,发展快餐连锁经营,创新管理机制,用市场的手段来配置主食供应资源,打造品牌,让放心粮油食品进城下乡。

  粮食工贸企业应联手开创主食社会化供应市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后,特别是粮油加工企业改制后,如何摆脱资金、技术、规模、市场、原料的制约,如何做大做强,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应创新体制,激活机制,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用市场的办法,用利益纽带来连接,共同应对市场竞争,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实现产业、产品的优势互补,结构优化调整,提高整体盈利水平。

  统筹城乡发展,开拓主食社会化供应的农村市场。进军农村市场应该说提了十几年了,但国有粮食企业产品在农村市场的覆盖率有多大,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应紧紧依靠放心粮油,扩大销售网点,既供应原粮,又供应熟食;既开展直销,又开展品种兑换,广泛开展“两代一换”业务,探索出一条开拓农村市场的好途径。

  在农村,应瞄准农村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发展产业化经营,形成贸工农、产供销一条龙的运作模式。应充分发挥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农民自愿”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企双赢为目标,以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为载体,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为手段,大力发展和完善订单粮食,狠抓粮食加工转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头作用,实现粮食加工转化增值,并积极推行“一次收购、二次结算”、“承诺价格,优质服务”等多种行之有效的订单形式,在服务于农中赢利,在规模经营中赢利,在产业化发展中壮大自我。

  在城镇加快主食工业化生产加工,落实规划,力促粮食加工转化,满足日益加快的生活生产节奏,把千家万户的小厨房,上升为中央大厨房,代替繁重的家务劳动,让人们吃得方便,吃得放心,吃得快捷。目前主食工业化生产处于低级阶段,没有主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政策扶持,轰动一时的馒头税,让微利的粮食加工企业举步维艰,国家应在体制机制上作出顶层设计,把亿万群众的主食加工供应作为各级政府为民办的实事,抓紧抓好,不能出了问题,才重视。

  主食社会化生产供应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民生工程,也是主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鲜事物,需要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政策扶持,资金启动,市场化运作是题中应有之意,本着政府引导、部门主办、企业承办,市场运行,本着便民利民、惠民原则,传承主食文化,弘扬主食习俗,留住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使之发扬光大。(中国台湾网网友:孙晓明)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