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一所中学为该校一名学生立碑纪念,这名学生在2012年的高考中以668分成为恩施州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5月2日《楚天都市报》)
一个学校出了一个状元,考上了清华大学,就为这名学生立碑,实在是小题大做。有些学校一年有几十名、几百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难道学校也为他们立碑?若是这样,要不了多少年,这个学校或许就会没有立碑之地了。为状元立碑,其实质是为学校树碑。
立碑,通常是针对那些对国家、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而学校为一名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立碑,虽然初衷是激励学生,但做法并不合适。再说,学校立碑没有征得学生的同意,这种“霸王硬上弓”的行为,既会给当事学生造成极大压力,甚至影响其发展和前途;也会给其他学生灌输一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错误思想。成才之路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成绩不好、考不上清华、北大,同样可以成为其他行业的佼佼者。
学校为状元立碑,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借此提高声誉。时下,很多学校招生困难,尤其是民办学校,好不容易出了一个状元,这正是宣传学校、提高学校声誉、借此招揽生源的大好时机。二是希望“一肥遮百丑”。君不见,一些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无论是管理还是收费等,都存在很多乱象,为状元立碑,可以把公众的视线转移到状元身上,而且较长一段时间为公众“津津乐道”。三是“名牌”思想作怪。一切为了升学率、一切为了名牌大学,这是很多学校的办学思维——升学率越高,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越多,学校越说得起话,会形成学校所认为的一系列的“良性循环”。三个原因归结为一个原因,就是学校为自己树碑——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学校能得利!
学校为状元立碑,是应试教育下的蛋,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与多元化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格格不入,暴露出教育的短视性和功利化。令人忧心的是,这所学校的做法绝非仅有,而是非常普遍。中国的希望在人才,人才的希望在教育,中国教育该怎样办,值得社会各方深思。(毛开云)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