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从去年开始就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从今年3月1日开始,浙江省公安厅2013年“一号行动”出台,特别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酒后驾车、违法停车等8类影响交通秩序的违法行为进行严管重罚。警力投入之大,处罚之严在全国来说尚属首次。严管之下,行人和交警的摩擦也时而升级。
虽然“红灯停、绿灯行”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行路规则,在国人心里毫无约束力可言。很多人对规则采取的是“合则用之,不合则弃之”的实用主义态度,以至其沦为“形同虚设”的条款。
民警有政策,行人有对策。就如此次“一号行动”,不少违规行人在面对民警的执法时,态度十分不满,有人说“没有带钱”,有人发飙连车子都不要了,更有一名男子眼见躲不掉罚款,便放话说“以后我再也不来杭州了!”
由于中国红绿灯的设置偏向机动车,行人路权无法得到保障,人行通道的设置也不尽合理。这些都是导致行人违章现象普遍存在的客观原因。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改善,要有效地治理“中国式过马路”,显然极为困难。
根治“中国式过马路”不能仅靠警察罚款。
首先要着力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红绿灯交替的时间要设置稍偏向于行人,避免行人在绿灯亮的时间段里还没到达对面,红灯就已亮起的现状。
其次要加强公民的文明意识和规则意识。从娃娃抓起,学校每年可安排相应的课程,聘请交警给孩子们讲解交通法则,并把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纳入学期考试中。社区定期对所辖的街道进行交通规则的宣传,提高公民的潜在意识。
交通安全与每一位公民息息相关,我们没必要图一时之快,而给自己的生命带来威胁。遵守规则不仅仅是素质的体现,更是对自己、对亲人的负责。让我们遵规行路,让“中国式”过马路成为历史。(肖瑛)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