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春运难”需要多方联手

时间:2013-01-08 15:45   来源:中国台湾网

  1月26日是2013年春运第一天,从7日起,网络和电话购票就可以预订26日的火车车票。目前铁路车票预售期已做调整,电话和网络购票预售期提前为20天,窗口提前为18天,预计通过网络和电话购票的旅客数量将大幅增加。(中国网,1月8日)

  铁路历来是我国春运的主力军,铁路历年都在春运中步履艰难。每年春运关于好的坏故事的都在反复的上演,以至于有人把春运回家的艰辛演绎成为了一部可以获得奥斯卡的电影。民众回家难,让民众难以负重,铁路职工难回家,也让铁路难以重负。

  很多机构和部门都想破解春运难的迷局,让民众郁闷的是这么多年都似乎还没有窥探到门径获得答案。但是,在看似无解的问题中又隐约有些端倪闪现,或许从一个小的交通案例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比如说近期的“昆明机场”事件,一场浓雾就让近万人的旅客短期滞留衣食无着,群情激愤怒砸机场。

  虽然这是一个新建机场,其基础设施尚不健全。但是,该机场规模之庞大在亚洲都能排上名号,明显在遇到类似常规的浓雾天气下缺乏了管理应急的预案,更为重要的是衔接机场的职能部分居然在这起事件中无动于衷,连市长热线的接线员都说机场不归他们管辖,其言外之意机场乘客滞留关他何干?

  应该说机场是相对高端乘客的长途交通工具,在汽车普及率如此之高的程度下,部分乘客都有私人汽车短途出行。即便如此,在公共的运输工具缺席下,远离市区的机场成为了孤岛。其实这还只是一个突发性的交通事件,那么在举国的春运中我们通过这样的案列得到什么启示呢?

  首先是一个大春运的概念。铁路历年在春运中唱主角,当然这有其自身地位的因素。但是,春运期间各个交通运输工具的接驳中缺乏衔接,铁路在全天候的运输中往往孤军作战。比如某人从乙地到甲地,需要乘坐某趟列车在丙地短途换乘,但是由于到丙地是夜间没有其他可选择的交通工具,所以即使在铁路运输异常饱和的情况下还是只有选择铁路中转。

  其二是行业要放弃利益最大化之争。在寻常客流不饱和情况下机票和汽车的票价往往是折扣价近似于火车票价。春运来临间,他们都竞相提价,逼走部分低收入者涌入铁路导致铁路人满为患,导致不对称运输饱和。虽然提价属于行业的市场行为难以厚非,但是作为交管部门要通过多种手段抑制住其他交通工具借助春运涨价的冲动。

  再次是要行业联手。通过昆明机场事件可以看到,当地政府成为甩手掌柜根本没有尽好“地主”之谊。所以春运期间各地市部门要主动作为提前介入,加强与民航、汽车、铁路、船运部门之间的衔接。形成一个综合的春运办能够快速汇集多方数据,保证运能的最大运用保证旅客的最大便捷。

  春运难考验的不仅仅是铁路运输实力,其实也考验了运输管理部门对于各类交通工具管理和调度能力,同时也考验一个运输行业在春运中所展示出来态度,具体地说就是赚钱和便民利民之间的选择。 (中国台湾网网友:胡建刚)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