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州市越秀区区长王焕清做客广州电视台节目“行风面对面”,面对市民投诉请市民打区长热线。谁知,这时主持人“突袭”,建议现场拨打区长热线。于是,第一个号码响铃一分钟没人接,第二个号码是空号,区长建议再拨打第一个号码,这次,终于通了。(12月27日 《燕赵都市报》)
在人们眼中,热线一般被称为“政府和百姓间沟通的桥梁”,把解决百姓问题当成了唯一目的。其实,这是对热线的片面理解。在我看来,热线至少还扮演着民声二传手、民意收集器、政策“传播机”这三个角色。不仅要接好球发好球,还要积极参与其中,赢得主动,让群众理解,支持,认可,满意;不仅是个集民智、用民力的过程,也是为政府制订有关政策、进行某项决策提供基础依据;不仅担负着政策解读任务,还要为地方形象积极宣传。这才是各地热衷开通热线的原因,也是对温家宝总理曾经强调的“一个不肯听取底层意见的政府会垮台”所作的积极回应。从这点上说,这本身是一种亲民姿态,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施政技巧的探索,值得肯定。
然而,热线既是“桥梁”,就要做到“联得通”,并且“叫得应”。 “通”,就是要让政府与老百姓沟通实现零障碍;“应”,就是政府对老百姓的诉求作出回应,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受得住老百姓“骚扰麻烦”。热线不热,这本身就说明了,没有让老百姓满意,失去了他们最起码的信任。连最基本的办事功能都体现不了,还能指望其他功能的勃兴吗?
热线很冷,无疑给区长丢了面子。想必接下来区长的“吏治”整顿在所难免。是啊,岂能容许这样的丑事继续败坏政府和区长个人的形象呢。但必须明确一点,真正的责任,并不在工作人员身上,而在于有关方面将热线当成了自我形象贴金增值的“亲民”道具。上行下效,才有“有事挂断电话或无人接听”、“这样的小事也要找我啊”这样的雷人雷语的出现。不能对热线功能重新认识,不能重拾为民服务的责任,甚至像湖南省隆回县那样将“县长热线”变成“养人机构”,如何赢回百姓的信任?(中国台湾网网友 韩银)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