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北京时间昨日凌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面对着200多名中外听众,作了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12月9日 《南方都市报》)
在这场演讲中,莫言用坦诚质朴的语文,回忆了生命中刻骨铭心的往事。
在演讲中,莫言提到了让他最为痛苦的一件事,“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演讲中,莫言还提到了让他最后悔的一件事,“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同样提到的,还有最让莫言恐惧的一件事,“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
除此以外,莫言还回忆了记得最早的一件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童年最难过的一件事……所有这些事件,没有一件是光鲜亮丽值得骄傲的,相反地,全都充满了忧伤、痛苦甚至屈辱。如果说生命是一棵树,那么,莫言的作品与他收获的奖励无疑是树上的花朵,但在生命中充满荣耀的那一刻,当他站在瑞典文学院发表演讲时,他呈现在听众面前的那些往事,恰是一棵树的疤痕;然而,正是这些疤痕,充满了动人的力量。
纵览莫言的整篇演讲稿,给人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真诚。正因为真诚,莫言才会敞开心扉,谈及生命中的种种“伤疤”,而且不做作、不粉饰、不矫情;正因为真诚,莫言所回忆的人生往事,才会深深地打动人心。是的,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或许会有肤色与语言的不同,但心灵深处,总有一些东西是共通的;而莫言真诚的回忆,带着强大的感染力,触动了人心深处共有的伤与痛、悔与恨、爱与情,让人潸然泪下。
当然了,不同的人,对于莫言的演讲有着不同的感受。在网上,就有不少网友批评莫言“演讲深度不够”、“语言不好”。而在笔者看来,这些批评者无疑误读了莫言的演讲;要知道,“真佛只说家常话”,越是高僧,说的越是直白而朴素的话语呀。同样地,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不需在要演讲时宣讲高深的理论;相反地,那些来自生命深处平凡而又真诚的回忆,更能激起听众的共鸣赢得听众的理解。而一场演讲,能够收获听众的理解与共鸣,不是成功又是什么呢?
事实上,莫言充满真诚的演讲,同样也是对文艺工作者的一种提醒——在创作文学、艺术作品时,真诚永远是最可贵的姿态;唯有真诚的作品,才能够打动人心。(中国台湾网网友 林海清)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