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共产党员所在的宿舍被挂上了“共产党员宿舍”的牌子。据了解,该校此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党员“亮身份、明职责、作表率”,充分发挥他们在公寓的先锋模范作用,并以此激发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据中国新闻网)
“大学,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 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这句经典语录,重在警示人们大学教育应具有真正有思想、有文化的精神核心,而不应过分看重于大楼等形式化的设施。以此言之,将党员作为标签贴到宿舍门上,不得不说是另一种铺张与虚饰。
首先,“贴标签”的做法对大学教育起到的作用乏善可陈。大学生已然是“半只脚踏入社会”的成年人,不再是“三观”仍待培养的孩童。小学教育中以“红领巾”、“三道杠”等作为激励机制尚不无不可,然而大学中若仍然用此种方式进行教学未免低级而无实效。形式化的教学方式甚至可能引起青年人的逆反情绪,使得他们对于学校教育失去信心。这对于以“教书育人”为基本精神的学校而言,恐怕是违背初衷的。
次之,公民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并非简单的贴标签所能解决。纵观国内舆论风气,国人公民素养的缺乏已然社会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这类社会问题的解决,尚需以长期、有效的舆论引导与公德教育来徐图进展。而大学作为现代化人才的集散中心,承担起这项艰巨的任务本应是使命使然当仁不让。然而,太原理工大学“贴标签”以激励学生的做法未免太多敷衍了事而显得不负责任。随处可见的张贴广告曾一度成为影响城市风貌的“城市牛皮癣”,如今大学校园中依葫芦画瓢,即便是替换为更加光鲜、亮丽的形象,亦不能掩盖其对于学生综合素养教育的机制内虚。
一所合格的大学,本应有其独立自主的学术精神与价值追求。大学教育也当从学术思想领域着手、积极探寻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方式,这是大学校园对每一位积极求知的青年人负责的表现,也是大学教育对历史的一份责任与担当。将精力耗费在贴标签这种肤浅而无意义的形象工程上,于大学的办学宗旨无益,对大学的社会认可有害,对社会现代化建设也缺乏建设意义。 (中国台湾网网友 宋祖礼)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